1、行略定秦地:将要夺取秦国本土关中之地。行,行将,将要。
2、王(wàng):称王。
3、旦日:明天。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
4、说(shuì):劝说。
5、幸:宠幸,宠爱。
6、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7、左尹(yǐn):令尹的辅佐,为楚国官名。
8、善:亲善,跟……要好。
9、具:全部。
10、毋(wú)从俱死: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孙认为“从”当作“徒”,意思是白白地。
11、亡去:逃离。
12、语(yù):告诉。
13、鲰(zōu)生:浅薄愚陋的小人。鲰,小。
14、内:同“纳”。
15、当:挡住,抵挡。
扩展资料: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鸿门宴》的文学技巧,在整部《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即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的新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鸿门宴
词句注释
1、行略定秦地:将要夺取秦国本土关中之地。行,行将,将要。王(wàng):称王。旦日:明天。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说(shuì):劝说。幸:宠幸,宠爱。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2、左尹(yǐn):令尹的辅佐,为楚国官名。善:亲善,跟……要好。具:全部。毋(wú)从俱死: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又王念孙认为“从”当作“徒”,意思是白白地。亡去:逃离。语(yù):告诉。鲰(zōu)生:浅薄愚陋的小人。鲰,小。
3、内:同“纳”。当:挡住,抵挡。固:固然,当然。安:何,怎么。有故:有旧交。游:交游,交往。活之:使之活,使他免于死罪。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跟你相比年纪谁大谁小。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要(yāo):邀请。
4、卮(zhī):酒器。为寿: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秋毫: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籍:登记。府库:仓库。非常:指意外变故。倍德: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倍,同“背”。蚤:通“早”。谢项王:向项王陪罪。谢,谢罪,道歉。
5、从百余骑(jì):带领随从一百多人。骑,一人一马为一骑。不自意:自己想不到。即日:当天。东向坐:面朝东坐。这是表示尊贵。数(shuò):多次。目:用眼色示意。玦(jué):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这里是表示好几次。忍:狠心。
6、若:汝,你。不者:不然的话。不,同“否”。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樊哙(kuài):刘邦麾下战将。与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说“同命”,即拼命。拥:抱,持。交戟:把戟交叉起来。
7、仆:倒下。披:分开。瞋(chēn)目:睁大眼睛。眦(zì):眼眶:跽:长跪,挺直上身跪起来。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压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显得身子长了,叫长跪,就是跽。参乘(cānshèng):即“骖乘”,古代主将战车上居于右侧担任护卫的武士,又叫车右。
8、斗:古代盛酒器。《会注考证》引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字。彘(zhì)肩:猪腿。生:当是“全”之误。啖(dàn)吃。举:尽。刑人:给人用刑。胜:尽,极。细说:指小人的谗言。如厕:上厕所。如,往。大行:指干大事。细谨:小的礼节。
9、谨,仪节,礼节。大礼:指把握大节。辞:推辞,这里有避开,回避的意思。小让:小的责备。俎:切肉的砧板。何辞为(wéi):还告辞什么。为,语气助词。何操:带了什么。操,持,拿。会:正赶上,恰巧。置:放下,丢下。步走,徒步跑,指不骑马乘车。道:取道,经过。
10、间行:抄小道走。度(duó):估计。不胜桮(bēi)杓(sháo):意思是不能再喝。不胜,禁不起。桮杓,两种酒器,这里借指酒。再拜:表示恭敬的礼节,这里就是恭敬的意思。
11、安在:在哪里。督过:责备。竖子:等于说小子,奴才。《会注考证》:“竖子,斥项庄辈,而暗讥项羽也。”
扩展资料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之一。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迅猛发展、正待西行入关的时候,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市)起兵,策应了农民起义军。
他屡经战阵,所向无敌,为推翻暴秦的统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后来在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惨遭失败。
《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用饱蘸个人感情的笔触,描写了项羽一生的经历,生动细致地刻画出这个失败的英雄富有个性的形象,既有深情的歌颂,也有充满惋惜之情的批评,但歌颂多于批评。全文最精彩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被围”三个故事。
“钜鹿之战”的故事写当时身为楚军次将的项羽毅然杀掉观望徘徊的主将、卿子冠军宋义,引兵渡河,破釜沉舟,大破强大的秦军,解除了秦军对赵国钜鹿的包围,从而扭转了战局,赢得了诸侯军的拥戴,表现了项羽英勇和决断的性格。
“垓下被围”的故事,写项羽最后失败时的“英雄末路”,表现了项羽豪爽、壮烈但没有自知之明的性格。《鸿门宴》则是其中第二个精彩的故事。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便可称王。刘邦先于项羽入关中,定咸阳,还军坝上,按约当可称王。
项羽不服,攻破函谷关,驻军新丰(今临潼县东),准备进攻刘邦。这时刘邦的部队只有十万,而项羽则有四十万。因此,双方实力甚为悬殊。
刘邦便用谋士张良的计策,在项羽面前表现出一副谦恭态度,亲自到新丰鸿门拜见项羽,申明“不敢背德”与项羽争王。项羽终于受了蒙骗,不听谋士范增的劝告,致使错过擒杀刘邦的良机,使刘邦得以逃脱,从而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第一段段意:无伤告密,范增说羽
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2、未得:未能。
3、王:应该读作四声,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个‚于‛与后面的‚关中‛形成介宾短语。
4、旦日:第二天
5、飨:犒劳
6、为击破:‚为‛作为介词‚替‛。‚为‛当读作去声,其后省略了宾语‚我‛。从句式上讲,这个句子也就是省略句。
7、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8、说:劝说。
9、‚山东‛指肴山以东,‚山‛特指‚肴山‛,‚关‛特指‚函谷关‛。
10、无所幸:没有他所亲近的。
11、气:这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色彩很浓的东西,据说,任何一个大人物都有一种自然现象与之对应,最常见的说法是星,如果新发现了一颗星星,那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诞生了,这颗星一天天的变亮,就说明这个大人物一天天成长了,如果这颗星被云彩挡了一下,就说明这个大人物被人侵犯了。‚云气‛则是一个大人物居住地的物象变化,只有会看的人才能看到。
12、‚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主语为‚此‛,‚天子气‛为宾语,‚也‛为表陈述肯定语气的助词。鉴赏:这是范增劝说项羽的第二个层次,是从古人最虔诚地信仰角度劝说,非常有力。在已经燃起的大火上又浇上了一桶热油。
13、成:化作,变作;采:通‚彩。翻译:我派人察看他的云气,都呈现出五彩的龙虎形象,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式,‚者‛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也‛用于宾语后,表示肯定语气。
2、素:‚平日‛‚一向‛。‚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交好‛。 1、从:动词‚跟随‛; 2、乃:连词‚于是,就‛;
3、夜:名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意思是‚在夜里‛;
4、驰:动词‚骑马‛;
5、之:是动词‚到‛;
6、军:名词‚军营‛;
7、具:副词‚全部‛;
8、告:后省略了宾语‚之(张良)‛;
9、以事: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宾语‚之(项梁)‛;
11、从:动词‚跟随‛,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沛公)‛。
翻译: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情事危急,(我)偷偷地离开是不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1、亡去:同义复用现象,“亡”是“不告而去”之意,其前有主语省略;
2、“语”应该读作四声,意为告诉,其后省略了宾语“之”(沛公),其前省略了主语“我”。
1、‚告‛后省略了宾语‚之(事情)‛和介词‚于‛。
翻译:张良于是进入(沛公的营帐),(把事情)全都(全部)告诉了沛公。翻译:沛公非常震惊,说:‚(我)对这件事怎么办呢?‛
翻译:(沛公)说:‚是一个卑陋的小人劝说我道:‘把守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秦国的土地就可以完成王业了。’所以(我)听信了他‛ 1、‚鲰‛本意为‚杂小鱼‛,‚鲰生‛取其引申义‚卑陋‛;
2、‚距‛通‚拒‛,意思是‚把守‛;
3、‚内‛通‚纳‛,意思是‚接纳‛;
4、‚王‛应读去声,名词活用为动词,‚完成王业‛,
5、‚尽‛为动词‚做完‛,与‚王‛的部分意义重叠。 1、‚料‛为动词‚估计‛,其前省略了主语‚大王‛; 2、‚足‛为副词‚足够‛, 3、‚以‛为目的连词‚用来‛; 4、‚当‛为动词‚对等,比得上‛。
1、“且”的意思应该是“将要”。
2、请:为动词“请允许我”,因为下句有“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可证说话人应该是张良。 1、“安”为疑问副词“怎么”,
3“故”取形容词意义“旧的”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老交情”。
4“与”前的主语省略为蒙后省;2、“活”为使动用法,“使他活了下来”, 翻译:沛公说:“(他)和您相比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5、“孰与”为固定结构,意为“和……相比谁……”点评:在不知不觉中表明了拉拢项伯的心意。2、“于”介词“比”,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后置
1、注音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 (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毋内诸侯(内na,通纳,接纳)
樊哙(樊哙,fán kuài)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3、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