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系统的提出

2025-02-24 18:22: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单断湖盆中,当边界断裂幕式断陷活动时,湖盆中可存在这样一个点,该点外侧水深减小,内侧水深增加,而对于此点本身水深不变,即该点为水深增加区向水深减小区的转换点。

实际上,在地质演化历史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转换现象。对于一个沉积盆地来说,可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两种转换。

在时间上,可存在以下转换类型:

1)某一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存在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转换,如裂谷盆地的裂谷前到裂谷期的转换;也存在盆地类型间的转换,如断陷型盆地向拗陷型盆地的转换,即断拗转换。

2)沉积盆地内某一构造带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存在隆升、下降、稳定等构造运动状态或性质间的转换,如持续沉降期向构造稳定期的转换,构造稳定期向构造活动期的转换,等等。

3)沉积盆地中某一点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存在水深加深、变浅、稳定间的转换,如水深持续增加过程向水深减小的转换,水深持续减小向水深不变的转换,等等。

在空间或平面上,可存在以下转换现象:

1)在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存在隆起与盆地间的转换,即盆山转换,也就是说,沉积盆地的形成过程,势必导致周围山地的隆起,在此之间存在一个转换的过渡带。

2)在同一沉积时间单元内,在同一沉积盆地内的不同位置,由于水深变化特征不同,可存在水深增加带向水深减小带的转换。

3)在断层或断裂活动时期,除了平移断层之外,断层两盘地层肯定存在上下垂向位移,这种位移实际上就是断层两盘的上升和下降所致,因此,在断层活动期断层两盘地层存在上升与下降的转换,此种转换带就是断层面或断点。

4)在同一沉积时间单元内,由于构造运动或其他地质因素如差异压实、火山活动等,导致盆地内不同构造带也存在不同的升降变化特征,可能同时存在构造沉降带、构造稳定带或构造上升带,这样就存在沉降带、上升带、稳定带间的转换。

5)对于沉积盆地的沉积作用来说或者沉积岩的形成来说,存在剥蚀区、沉积物搬运区和沉积区,且这3个在平面上分布于不同的位置,这样也就存在剥蚀区、搬运区和沉积区间的转换。

6)对于沉积盆地的沉积环境,存在水上即陆上沉积和水下沉积的转换,还存在海陆转换、河湖转换等。

总之,转换现象在自然界或地质作用过程中,基本上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仅仅转换的性质、规模、转换机制、持续时间、分布位置等存在差异。因此,将地质历史时期中所发育的各种转换作用或现象统称为地质转换作用,地质转换作用及其所形成的产物(如沉积地层、背斜、断层、洼陷、隆起等)统称为地质转换系统(Geo-Transforma-tional System,GST)。

转换存在也就意味着性质上差异性的存在,且转换的规模或大小也决定了差异性的规模或大小。差异性的存在也就决定了不统一性的存在,因此,统一是相对的,非统一是绝对的,统一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仅仅是非统一中一种特殊情况。不统一性的存在也就导致了传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存在弊端或缺陷。为此提出地质转换系统的概念和体系,其目的是解决地质演化历史中转换作用所产生的不统一性,其以转换作用为基础,将转换系统作为研究目标,进行点、线、面、体、时、空上的综合性研究,探讨转换系统内构造特征(性质、演化史等)、地层特征(沉积、分布、有机地化等)、油气成藏特征(运聚、圈闭、保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