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在鸭体内的主要营养作用有哪些?

2025-04-29 00:53: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铜 铜在鸭体内有非常重要的营养功能。首先,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组成成分,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是电子传递体,与体内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第二,铜与铁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血红蛋白形成。雏鸭在铜缺乏时,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降低,羽毛生长发育不良。缺铜种鸭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产软蛋。肉鸭和蛋鸭日粮铜的需要量约为10毫克/千克。硫酸铜是常用的廉价铜源之一。
(2)铁 铁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承担着为机体输送氧气的任务;铁是各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氧化和磷酸化过程。鸭缺铁时,发生营养性贫血,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肉鸭和蛋鸭铁的需要量约为60毫克/千克。谷物类、饼粕类和鱼粉中含有丰富的铁,肉鸭和蛋鸭一般不易发生缺铁症。硫酸亚铁是常用的铁离子添加剂。
(3)锰 锰离子是鸭体内硫胺素酶、精氨酸酶、烯醇化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细胞氧化磷酸化、脂肪合成等生化反应,是维持肉鸭生长和蛋鸭产蛋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锰时,雏鸭腿骨粗短,关节肿大,产生脱腱症;种鸭蛋壳变薄,孵化率降低。肉鸭和蛋鸭锰的最低需要量约为80毫克/千克。谷物籽实、饼粕类饲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锰元素,硫酸锰是常用的含锰离子添加剂。
(4)锌 锌是鸭体内多种酶包括碳酸酐酶、多种脱氢酶、肽酶等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糖和氨基酸代谢,与骨骼、羽毛的生长发育及胃酸分泌有关。鸭缺锌时,雏鸭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骨骼短粗,关节肿大,羽毛生长不良;蛋鸭和种鸭产蛋减少,蛋壳变薄或产软蛋。在鸭常用饲料原料中,锌的含量接近鸭需要量的临界点,一般不会发生锌缺乏症。在缺锌地区,饲料原料中锌含量较低,鸭可能发生锌缺乏症。高钙日粮降低鸭消化道对饲料锌的吸收,可能引发锌缺乏症。肉鸭、蛋鸭和种鸭锌的需要量约为60毫克/千克。在动物性饲料、饼粕类饲料和糠麸中含有丰富的锌元素。硫酸锌是肉鸭和蛋鸭日粮常用的锌离子补充剂。
(5)硒 硒元素在肉鸭和蛋鸭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清除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酶、细胞膜和亚细胞膜有保护作用。硒与维生素E在防治肌肉萎缩与渗出性素质病方面有协同作用,可以相互补偿。缺硒能引起鸭心肌受损,心室扩大,心肌收缩无力,心包积水,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引发腹水症、渗出性素质病和白肌病。蛋鸭和种鸭缺硒能导致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肉鸭和蛋鸭日粮硒的需要量为0.2~0.3毫克/千克。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缺硒地带。饲料中含硒量较低,鸭饲料必须补硒。亚硒酸钠是常用的鸭饲料硒元素补充剂,毒性很强,必须严格控制添加量。在鸭饲料中应搅拌均匀后使用。
(6)碘 碘是甲状腺素的成分,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维持神经肌肉的基本功能,促进皮肤与羽毛的生长发育。缺碘时,鸭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的能力受阻,甲状腺发生代偿性增大,抑制肉鸭生长发育,导致蛋鸭和种鸭体重下降、产蛋量减少、蛋品质降低、胚胎后期死亡增加。肉鸭、蛋鸭日粮碘的需要量为0.2~0.3毫克/千克。碘化钾是饲料常用的补碘剂。
(7)钴 钴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参与合成维生素B12、激活细胞内碳酸酐酶及碱性磷酸酶、精氨酸酶等的活性。钴缺乏将抑制鸭盲肠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导致肉鸭生长缓慢和恶性贫血,种蛋品质下降,孵化率降低。肉鸭和蛋鸭日粮钴的需要量约为0.1~0.2毫克/千克。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12或氯化钴能有效预防钴缺乏症。氯化钴是饲料常用的钴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