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植物油的科学吃法
1、少油
每人每天摄油量控制在25ml以下。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油只是对脂肪酸的补充,如果摄油量过大,会引起脂肪酸过剩,造成三高、肥胖。
2、换油
两个月左右要换一种油,尽可能摄取更多的营养。每次吃单品种油,不吃混合油、调和油。每种油里都有一些特殊的营养元素,它们的存在必须依赖特定的伴生物和特定的有机环境,如果不同的油混在一起,这种特定的有机环境就没有了,对应的特殊营养元素就会随着转变成其它物质。
3、低温
所有的油都怕高温,高温下会损失营养成份,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炒菜时菜必须紧跟油下锅。
4、避光
油都怕光,光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分解,用完要放进厨柜里或套上罩子。
三、特殊人群的用油
“三高”及需要预防“三高”的人:用红花籽油做菜,会有明显效果。
四、油的谎言
1、压榨/浸出
很多人已经知道浸出与压榨的区别了。正常情况下,油厂应该如实地标明是压榨还是浸出,可政府不可能每天派人蹲在工厂看着是压榨还是浸出(即使这样,即个看的人也会被搞掂,这是中国国情),只能检测某些有害成份的含量在某个标准之下,就算压榨,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是浸出。中国所有食品中的有毒成份都是允许存在的,只要在某个标准以下就没有问题了,包括牛奶中的三聚氰氨。于是,各大油厂就技术革新,改进生产设备,让浸出的油也能通过国家的标准,标上“压榨”。所以,当你买到标明“压榨”的油时,你千万别当真。
2、非转基因
人们不敢吃转基因食品,于是国家就规定食品包装上要标明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中国40%的食用油靠进口,进口的主要是美洲的大豆,回来做成豆油满足市场需求。美洲的大豆全是转基因的,转基因后产量猛增,我们平常到超市买的豆油,全是标的“非转基因”,你相信吗?
3、PET瓶
到超市买油基本上都是5升的透明的PET瓶,大家都习已为常了。在美国已经有一半的人不饮用PET瓶装的水,因为PET中有化学致癌物质向水中溶解。油的溶解性远大于水,用PET瓶装油,其中的致癌物质可想而知了。买同一家油厂出的同一种油的不同包装,一个是PET瓶的,一个是玻璃瓶的,炒菜对比,会发现味道有很大差别。
4、初榨油存在有害成份,精炼去除后才能吃
初榨油到六个月时就会发霉,这对工业化生产的油厂来说是不能玩的,可能放在超市还没卖掉就发霉了,于是就得精炼,才能有18个月的保质期。精炼明明是损失了一些重要的营养成份,可油厂说,初榨油不能吃,精炼了才能吃。地上自然生长的植物有多少是有毒的?油厂才多少年历史,我们的祖先吃了2000年的初榨植物油,有多少人被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