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是什么?

2025-04-25 18:01: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史圣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扬雄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人民网-史圣故里举办民祭司马迁大典 纪连海恭读祭文

回答2:

我也是很喜欢的人和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我就不去了吗,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消息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消息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消息说要吃东西的时候才知道什么都不能做生意了。什么时候才能有什么🤔!

回答3:

①“文圣”—— 孔丘
②“武圣”—— 关羽
③“茶圣”—— 陆羽
④“诗圣”—— 杜甫
⑤“酒圣”—— 杜康
⑥“画圣”—— 吴道子
⑦“医圣”—— 张仲景
⑧“草圣”—— 张旭
⑨“书圣”—— 王羲之
⑩“史圣”—— 司马迁

回答4:

史圣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