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是某地农民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图B是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设计的

2025-04-22 03:28: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据图可知,图A中点D、G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根据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知净光合作用量为零的点有D、G. 该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正好用于呼吸作用,则O2的扩散路径是从叶绿体到线粒体.图A中H点CO2浓度比A点低(或“大棚中CO2浓度降低”),因此大棚蔬菜在24小时内有机物含量增加了.
(2)若图B中乙装置是对照组,则其与甲装置的区别应为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3)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应加入溶液NaHCO3 ,维持两装置中CO2的稳定,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气体压强变大,红墨水滴向右移动.在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时,甲装置中植物呼吸作用消耗O2,气体压强变小,红墨水滴应向左移动.
(4)若实验进行1小时后,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0.5cm,而甲装置在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时移动了4.5cm,测定呼吸作用强度时移动了2.5cm,说明净光合速率向右移动了4cm,呼吸速率向左移动了3cm.根据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4+3=7cm/小时.若给予适宜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则一昼夜该植物体葡萄糖的积累量是白天净光合作用量-黑夜呼吸作用消耗量=4×12-3×12=12cm.
故答案为:
(1)D、G         从叶绿体到线粒体          H点CO2浓度比A点低(或“大棚中CO2浓度降低”)
(2)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3)NaHCO3 右                   左
(4)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