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大气压力与高度有密切关系,即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在近海平面1000hPa附近,高度每上升约10m,气压降1hPa;在500hPa(55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20m,气压降1hPa;在200hPa(120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30m,气压降1hPa;它应用于航空上,用来决定飞机飞行的高度。
飞机上的高度表,就是以空盒气压计的气压高度换算出高度,作为高度表的标尺。
国际民航组织(ICAO)假设在干空气、平均海平面的气压和气温分别为1013.25hPa和15℃、对流层顶以下约11km之温度随高度递减率每千米下降6.5℃等标准大气条件下,作为高度表的参考基准,在这种状态下的大气称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ICAO Standard Atmosphere)。
扩展资料:
大气压力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
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压力
气压是随大气高度而变化的。海拔愈高,大气压力愈小;两地的海拔相差愈悬殊,其气压差也愈大。
大气柱的重量还受到密度变化的影响,空气的密度愈大,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愈多,其所产生的大气压力也愈大。
由于大气的质量愈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值也是愈靠近地面愈大。例如在低层,每上升100米,气压便降低约10毫巴;在5~6公里的高空,每上升100米,气压降低约7毫巴;而到9~10公里的高空,每上升100米,气压便只降低约5毫巴了。
气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在通常情况下,每天早晨气压上升,到下午气压下降;每年冬季气压最高,每年夏季气压最低。但有时候,如在一次寒潮影响时,气压会很快升高,但冷空气一过气压又慢慢降低。
简言之: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受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09.htm?fr=ala0_1_1
这点应该能明白吧。
而大气的重力又和大气的密度,温度,湿度有关。
因为大气是流动的,流动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不均匀,大气受热不均匀。所以大气在运动,而大气中又有很多水汽(云),所以大气的湿度不一样;前面说了受热不均匀,所以大气温度不一样。温度湿度都不一样,所以各地的大气密度不同。
再加上大气是运动的,所以一个地方上方的大气也不一样,所以导致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力不同。
这样说你明白吗?
如果觉得回答的好的话,可以适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