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相声的继承与发展中,一定要提到一位艺术家,他在传统相声的继承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默默无闻地埋头于传统相声的整理与提高的精加工的工作中,对于传统技巧烂熟于胸,对于传统相声精益求精!使久别于舞台的传统相声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使传统相声中的民俗知识得到保留,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对传统相声提炼加工整理,使传统相声的表演脚本(相声的表演台词)固定下来,并成为今后传统相声表演的范本!这位艺术家的名字也许朋友们早就猜到,他就是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先生。马先生的相声里面融汇了很多传统相声精华的表演技巧,再加上“马氏相声”的家学渊源,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马先生对于传统相声的提炼整理加工贡献巨大,传统相声《大保镖》的改编就是当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前些天,我在天津文艺台《每日相声黄金版》中听到了一对台湾相声演员表演的《大保镖》就完全宗的是马先生改编后的路子,可见马先生相声的影响力了!再有就是现在青年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传统相声段子,也多是宗的马先生的路子。甚至是根据马先生的相声录音一字一句“偷学”会的。
侯常喜先生就曾经在公开场合坦言,他的《拴娃娃》就是一字一句跟马先生的录音“偷学”来的。
马先生自幼学习京剧丑行,后改为摔打花,打下了深厚的京剧功底。其在相声“说”的表演方面,颇具京剧念白的功力。讲究咬字归音,特点是咬字清,归音准,声音打远,耐听。大段的叙述或贯口说来,语言洗练,抑扬顿挫,丝丝入扣,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如:《卖五器》中的对“铜、铁、瓷、锡、木”五器来历的介绍,是马先生根据传统段子精心整理加工而成的精品。在表演时,由慢到快,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又适时地加入包袱,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马先生的“埋伏”中,包袱抖得干净响脆。里面又融会了很多贯口的表演技巧,但在表演中有意识让听众听不出来是演员精心的设计。表面看似离散其实是外松内紧,表演已入化境。尤其是“木器”结尾时的一贯到底,一泻千里,然后戛然而止,收到了极好的表演效果。在“锡器”的介绍中,使用了“楼上楼”的包袱设计。类似于修辞格里面的“顶真”手法。
乙:什么锡器?
甲:一张烟卷儿纸!
乙:唉好!锡璃纸!
甲:要光锡纸我要心疼,我是萝卜!
乙:还有什么?
甲:还一烟卷头儿哪!
乙:烟头哇?
甲:多半截儿!
乙:多半截儿也是烟头儿。
甲:前门的!
乙:走!我说你贫不贫哪你?
将“烟卷纸、烟卷头、前门的”这几个包袱连续不断的抖出来,前一个包袱又是后一个包袱的铺垫,在包袱中翻包袱。反复渲染加强喜剧效果,犹如连珠炮似的使笑料此起彼伏,给听众以一泻千里的听觉冲击,制造强烈的喜剧效果。
不仅是在这一段当中马先生进行了精加工,在其他传统段子中都有马先生辛勤的汗水。纠正传统相声段子中的口误,如:对《白事会》中的四大门神,神荼(shu1)、郁垒(lv4)字音的纠正。孟子曰:“唯送死,可以当大事。”的纠正。丰富传统段子人物形象,如:《卖挂票》中的“马洗澡”。在马先生的演出本中加进了“马洗澡”看水牌子时,紧嘬几口烟头的表演。符合“马洗澡”没被窝的形象,同时做了伏笔。使人们相信他这个连烟头都不舍得扔的人,没有被窝是合情合理的。与“他”自吹自擂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反差,极具喜剧效果。展现了马先生塑造人物的独具匠心。
在表演上,借鉴京剧程式化表演技巧,身段,形成了自己“文戏武唱”的表演风格。如:《论拳》《大保镖》中的武术身段。身手矫健,敏捷伶俐,为突出、塑造人物服务,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学”的方面,马先生也有独到之处。如:《纠纷》里面对于“丁文元”“王德成”两个人物的模拟,已经深深印入广大相声听众的心里,印象深刻。对于白派京韵大鼓、王派快板、谢派单弦的模仿,惟妙惟肖,舍其形得其神。并且,结合自身条件有所发挥。
在“逗”上,马先生有独到的地方。善于使用“楼上楼”的包袱设计。组织包袱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具有突出的“马氏相声”特点:睿智、冷幽默。
在“唱”的方面,太平歌词演唱的很是精彩。一段《秦琼观阵》,颇具功力。
马先生是当今相声舞台上一位全才的艺术家。集各种上乘的表演技巧于一身,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听马先生的相声是一种享受。
以上是本人个人的看法,多有偏颇,请大家指教。
一提起相声《报菜名》,大家马上会联想到那丰盛的南北全席,和表演者那极见功力的大段贯口表演。人们都为演员的嘴上功夫所折服。至于前面的垫话,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这个段子的表演因人而异,有李伯祥先生表演版本的《报菜名》,有姜宝林先生单口表演版本的《报菜名》,有常宝霖先生表演版本的《报菜名》(这是传统的表演手法,底是“你爸爸撑死了。”),还有很多名家的表演版本,他们表演的版本大同小异,多以“菜单子”的贯口为主。即便是有一些情节,也多是以玩笑为主,最终目的还是显示演员贯口功力。但在这些《报菜名》使我百听不厌的,就是马志明先生表演版本的《报菜名》。
马志明先生表演版本的《报菜名》与众不同。单就“菜单子”这一大段贯口来说,马志明先生表演版本的就比其他人多出来很多。一般演员都表演到“煎氽活鲤鱼,板鸭,筒子鸡”结束。而马志明先生的版本到这并未结束。仍有“烩肠脐肚,烩南荠”,一直到“杂烩锅子”结束。演来,一气呵成,一贯到底,字字珠玑,起伏跌宕。但这并不是这段相声超过其他版本的关键所在。马志明先生表演版本独树一帜的地方,是在于他本人对段子的整体精心设计,在于能在“平中见奇,于司空见惯处显才情”的高超表演技法。具体来说,就是在相声段子里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以卖弄贯口技巧取胜。在这样一个大家熟识的传统段子中挖掘人物,才显出大家手笔,辛辣地讽刺了“小市民甲”“说大话,使小钱;爱占便宜”的丑陋嘴脸。
通过马志明先生的独具匠心地设计,使这样一个“小市民甲”的嘴脸被揭露无遗。从一开始自己就“反主为客”;请乙吃饭,却让客人自带酒菜;用白酒兑水招待客人;用很老的母鸡做菜;让客人买四斤果仁儿;等等方面反复渲染,从侧面揭露“甲”请客的虚伪。暴露“甲”就根本没打算请乙吃饭,只是想方设法的从乙那里骗钱、找便宜的真正目的。先是说坐车没带零钱,要找乙换一百块钱“钢板儿”。这显然是成心难为人,不打算真心换零钱。当乙不给时,就展开小市民的伎俩,夸赞乙的为人,“仗义疏财,挥金如土”,用乙的话来说就是“稳住了要”。当这些伎俩不奏效时,就干脆直接抢钱,这一阶段的表演是个高潮。层次分明地将“甲”的丑陋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其中的表演更是值得称道。马志明先生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十分传神。将这样一个小市民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在“甲”说请客喝啤酒时的表演:
甲:咱们来……六瓶……四瓶……来两瓶啤酒吧!
看似表演者好像没有准词,似乎是把台词说错了,实则是精心的设计!从这一句当中形象地揭露了“小市民甲”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虚伪与吝啬。从而暴露“甲”要请客的举动根本就是个谎言。他没有真心请客的意愿,只是想通过这种种的伎俩要占乙的便宜。马志明先生将高超的相声技巧化于无形的表演当中,令人拍案叫绝!马志明先生所表演的相声段子,整体追求的是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将传统中没有人物形象,纯粹是小玩笑的儿童开蒙节目改进完善,精加工。从而使传统相声更贴近当今生活,反映市民形象。在创作思想上,马志明先生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刻画小市民嘴脸,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善于将传统技巧巧妙的运用到自己所表演的相声当中,有意识地区别于其他相声演员的表演,树立其个人独特的相声表演艺术风格。将马派相声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在前不久,马志明先生在北京大学里面表演此段时效果强烈。这也是观众对于马志明先生本人精心创作的肯定。朋友,您也许还没听过马志明先生的这段《报菜名》,那么请您听一听吧。听马志明先生的相声,如同是看一部有声的讽刺小说。我想您一定会在开怀大笑之余,回味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