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92个古生界地层水样的统计分析表明,总矿化度(TDS)为930~356127mg/L,多数样品为20000~180000mg/L,平均矿化度达109500mg/L,远高于海水的盐度35000mg/L,达卤水级,平均值较海水浓缩了1/3多,明显反映出本区总矿化度高、正变质程度深的特点。本区古生界地层水属中、高浓度,为长期的地层内循环、水-岩相互作用和经浓缩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
与我国其他含油气盆地地层水比较(表3-1)可知,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水总矿化度大致与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处于一个数量级,但较我国东部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地层水明显要高,这种差异主要与不同沉积凹陷、沉积环境、地质构造条件、母源水化学成分及水-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古生界(尤其下古生界)地层水主要来自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尽管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但其埋藏深,封闭条件较好,仍保存了较多的原始残余海水的特征,并且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不断浓缩和咸化,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造成现今地层水总矿化度高的特征;而东部地区白垩系(松辽盆地)和下第三系(黄骅坳陷)地层水大多来自陆相淡水环境,本身水矿化度不高,尽管在地质历史发展中也经历过浓缩和咸化的过程,但其埋藏较浅,断裂构造发育,受大气降水淋滤影响较大,导致现今地层水总矿化度低。
表3-1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其他含油气盆地的比较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古生界不同层位总矿化度存在明显差异(图3-3、图3-4)。可见,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O1m)地层水矿化度最高,为2350~356127mg/L,主要分布范围为130000~200000mg/L,平均147120mg/L;其次是上古生界太原组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分布于67480~98110mg/L,平均87630mg/L;最低是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其矿化度分布于1290~302600mg/L,平均12960mg/L;上古生界山西组介于太原组、石盒子组之间,山西组矿化度分布于930~90590mg/L,平均41560mg/L。而且,下古生界地层水矿化度明显高于上古生界,前者一般都大于50000mg/L,部分达到200000mg/L以上,后者大多在5000~70000mg/L之间。
图3-3 中部气田古生界不同层位总矿化度(TDS)的直方图分布
图3-4 中部气田古生界不同层位总矿化度(TDS)的纵向变化
上、下古生界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之所以有上述差异,笔者以为,主要与两者的沉积古环境、水母源条件、岩性、温度、水-岩相互作用等有关。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发育于海相碳酸盐岩环境,埋藏深,封闭条件良好,水体发生深循环,并保存了较多的原始残余海水的特征,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地层水继续不断浓缩变质,形成现今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征;而上古生界主要来自海陆交互相或陆相煤系地层,本身水总矿化度相对较低,并且地层水埋藏较浅,封闭条件相对较差,易受地表水或大气降水的侵入,造成地层水总矿化度较低。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各井古生界地层水算出平均矿化度,得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矿化度等值线图(图3-5)。奥陶系地层水矿化度由边缘(<100g/L)向中心(一般>100g/L)增加,主要阴离子中的Cl-含量增加,而
图3-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马家沟组地层水总矿化度(g/L)等值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