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冰雪奇缘》的女主是Anna,最后火的却是Elsa?

2025-04-27 21:04: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因为Elsa更有温度。
六年前第一次看《冰雪奇缘》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疑惑。
当时我还在读书,是跟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的,当时也没觉得Let it go有多震撼,就是觉得这是美国电影的正常操作而已啊。电影看完,喜欢anna,毕竟阳光可爱。然鹅发现,elsa更受欢迎,当时也很不解,不过冰雪这部电影在我心中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所以也没有去深究。
六年后,出来工作了。听说《冰雪奇缘2》上映了,上网找来资源再复习了一次《冰雪奇缘1》,这下终于解开了六年前的疑惑。这次,我终于get到了Elsa!我get到了她的痛苦。有些东西,还真的是长大了才懂,尤其是出来社会被社会教着做人之后才能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人活着终究还是会痛苦的。虽然我跟Elsa痛苦的原由不一样,但就是“痛苦”这个点,就足以让我对她产生共鸣。
好死不死,然后去看了《冰雪奇缘2》,这下好了,彻底掉进Elsa的坑里了……
Elsa就是这么一个悲情的角色,她是故事的主角,可是她却是灰色调的。她站在权力的巅峰,却活的如此卑微;她有强大的外在(魔法),内心却极度压抑与痛苦。可以这么说,她是迪士尼童话王国里面,在人设上最接近“人”的角色。人是复杂又矛盾的动物,而Elsa的人设,恰恰也是复杂又矛盾的。她跟迪士尼以往的公主(包括anna)所拥有的“乐观、坚强、勇敢”等充满教育意义的完美人设不同,Elsa既不完美,也不那么充满教育意义(对小孩而言)。她不乐观,她很压抑;她不坚强,她会崩溃;她也不勇敢,她会逃避……你能在她身上看到的正能量,可能就只有克己的善良。
这不就是“人”吗?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积极乐观坚强勇敢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坚强要勇敢,可是长大了才发现,痛苦在所难免,消极避世崩溃逃避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啊!我们也想像迪士尼的公主们一样乐观坚强勇敢乐观面对,可有时候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而Elsa恰恰反其道而行来告诉你:你有权利不坚强不勇敢,但也不需要悲观,你改变不了环境、甚至改变不了自身,至少你可以试着接受你自己,试着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逃跑可耻但有用,so,just let it go。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Elsa女王独立、靠自己、不需要王子等等之类的,当然也是她受欢迎的因素,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一个角色受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如此广泛的青睐,一定是因为什么东西戳中了人们的内心而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所以,我个人觉得,Elsa身上带着的“人”味儿,才是让她爆红的最主要因素。
至于Anna,她是典型的童话角色,乐观、坚强、勇敢,即使遭遇痛苦,她不仅可以迅速自我恢复去Do the next right thing,还能开导Elsa(你是上天的恩赐)。这才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还没踏入社会的我会先喜欢上Anna的原因(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有点迷的是:我以为Anna是for kids的,Elsa是for grown ups的,但反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Elsa)。Anna的外在品格十分耀眼,观众一看就会喜欢上的那种,她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完美的角色,往往趋于平面单一,像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缺少“人”的共鸣点。而Elsa,她的品格是内在的,需要一定阅历才能读懂。她不完美,也不耀眼,她虽然是个“纸片人”,却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许多人能在Elsa身上找到自己,大家怜惜Elsa其实也在怜惜自己。
这两个角色戏里戏外的结果也恰恰印证了我的观点:作为完美的童话角色,anna获得了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局——爱情事业王位三丰收,什么都有;而Elsa在戏里除了所谓的“自由”外一无所有(据说本来还要被写死的),但在戏外她却得到了全世界的爱。

回答2:

一般这种电影,要看关注的人群。一般直男都喜欢女王范儿,而ELSA恰恰就是,而且有些成长中的男生,就喜欢有感觉的而对女主的小清新不太感冒。另外,男人们对傻白甜的感觉已经过气了,更喜欢有个性的。

回答3:

《冰雪奇缘》主要讲的是Elsa和Anna两位公主历经困难险阻,放下恐惧发现真爱,控制冰雪造福王国和人民,也追寻爱情和人生的真谛。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拿下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歌曲。

冰雪女王Elsa从出生被赋予了制造冰雪的能力,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控制,在偶然失手冰封整个王国后,唱出成名曲《Let it go》。

但她“藏”没能保护想保护的人,她“敢”也没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还是要发现“爱”,来自外界妹妹对她的坚持的爱,也来自她内心对所有人的善良的爱。

美丽的童话故事亘古不变的主题都是,爱与被爱,但还是能让我们感动落泪,可能越简单的道理越普适,越单纯的情感越珍贵。

但其实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妹妹Anna和雪人Olaf。

Anna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羡慕的人。她热情,真诚,勇敢,可爱。

她有次次敲门次次被拒绝,但依旧去敲姐姐房门的坚持;有一见钟情,创造浪漫,私定终身的果断;有踏入寒冷,黑夜出发寻找姐姐收回冬天的信心;有愿意为了真爱牺牲自我的无私;也有睡到加冕前一刻的迷糊;希望得到帮助又佯装高冷的可爱。

而且比起姐姐Elsa,Anna没有与生俱来的魔法,她是个普通人,但她有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的,对人生的激情。

我们想去找喜欢的人,但因为他对我们关了一次门就放弃了。

我们想去做一件事,但因为天冷了夜深了,于是就算了吧。

可是没准我们可以试试看呢,美好的事物就是需要努力来争取的。毕竟Anna也是在错误的王子后才遇到爱情,在牺牲了自己后才拥有了可以亲近的姐姐。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人物是雪人Olaf。

他是一个有点傻兮兮的渴望夏天的雪人。但是在他对Anna深情告白的时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感人的部分。结尾最有戏剧性的是,Elsa给了Olaf他自己的冰雪云。所以本来看起来好笑的无知的雪人对夏天的幻想,可以成为现实了,Olaf真的像他想象的一样,成为了可以享受夏天的雪人。

另外对这部电影,很多人会看出一些女(bai)性(he)意识,就不过度解读了。而且类似《沉睡魔咒》,现在的真爱之吻都流行女生对女生了,不过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是大家都想看到的剧情(?)。

不过不开玩笑正经来说,女生之间的友谊是真的很温暖的,一起做生活中吃饭学习聊天这些小事,或者是莫名的默契和感同身受,有非常好的同性朋友是幸福的事情。

最后,还想再说一句音乐。聆听《冰雪奇缘》的音乐就是欣赏电影的一部分,每一段旋律都完全做到了音乐与画面完美融合,甚至早在电影画面开始前,就有音乐先入为主。

而我最喜欢的《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是Anna对着房间里的Elsa唱的,同一个旋律,三段不同的歌词,对应着安娜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内心独白,此时快速推进的时间毫不突兀,反而令人印象深刻。

而对应着雪人形象的Olaf,也真的是她们幼年时期在一切故事发生以前完成的的作品,Olaf的简单和纯粹,像是女孩们内心世界的外在显示。如果童话是生活的梦想,那么不如就让它更完美幸福一些,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也许会换一种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