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求大神帮助

2025-02-25 19:09: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是做法不同。

汤圆的原始形态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吃“元(圆)子”,《梦粱录》中称作“汤团”,《武林旧事》又将其称作“乳糖圆子”“澄沙团子”,说明这时的圆子已有了馅芯,所以宁波人在此基础上创新为煮而食之的馅芯汤圆,而不带馅芯的珍珠圆子至今仍流行于江浙一带。

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及各类蜜饯果料等,食用时煮、蒸、炸、拔丝皆可。传为上元节期间,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点铺,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首创了摇制法。

清代以来,北方各地的元宵制作日益精细,北京的桂花什锦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都很有名。南方各地的汤圆,更是新品层出,如成都的赖汤圆、重庆的凌汤圆、上海的擂沙汤圆、苏州五色汤圆、广东的四式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等。

回答2:

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汤圆,做法类似包饺子。南方的汤圆做法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黏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

两者的保质期也不同:速冻汤圆的保质期一般为半年,而元宵因为是馅料滚面制成的,面干容易脱落,保质期只有3至5天。

回答3:

汤圆和元宵因为南北文化差异,虽然相似但是做法不同、吃法不同、馅料不同和储存方式不同,两者不是一种食物。


元宵,是用凝固成形的馅料,沾水变湿后,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箩筐或滚筒里,边滚动边加水,直到滚成比乒乓球略小的圆球形,便大功告成。

汤圆,就像包包子一样,先把糯米粉合成面,醒发一会后,揪成大小等同的剂子,然后用手(无需擀面杖)摁压成圆片状,包上馅料成圆球状即可。    相对于元宵的“由内向外的滚”,汤圆的“由外往内的包”,在操作上要简单一些。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元宵在馅料上,比不上汤圆的丰富多彩;

元宵的馅料主要以甜味为主,而汤圆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如黑芝麻的、水果的、豆沙的、火腿的、肉类馅料等。

元宵下锅煮熟后,口感松软,汤是浑浊的;而汤圆口感更为滑爽细腻,汤是清澈的。

吃完汤圆或元宵,建议再喝点汤垫补一下,即可吸收溶解于汤中维生素B族,还可起到助消化的作用,也即:原汤化原食。

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主要原料是糯米,是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又属于高能量食品,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老人和小孩、减重者,以及糖尿病人等。

回答4:

1、地理上:从地理上来说,北方更多人习惯食用元宵,而南方则更多选择汤圆。

2、制作:滚元宵、包汤圆

制作元宵的时候,一般是将固体甜馅料(通常是素的,包括各种果料)切成小块,蘸上水,然后放到盛满糯米面的笸箩里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至其沾满糯米面成为圆球。

汤圆的做法和包饺子的过程类似:先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放置几小时“醒”透,包汤圆的时候就掐取一小团,捏成圆片,然后把馅料(可荤可素)放进去,最后揉成圆球。

3、口味不同

汤圆的馅甜、咸、荤、素都有;元宵馅多为豆沙、芝麻、山楂等种类。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地方特色汤圆: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山东固有大枣之乡之称,用枣泥做成的汤圆向来为人所爱。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成泥,然后再将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将红枣泥和把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汤圆。为了让它的滋味变得更加丰富且富有变化,人们通常还会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吃汤圆时可在芝麻末中蘸一下,油润软绵的同时,便又多了层香脆的口感,很是奇特。

回答5:

1、做法不同。元宵是滚出来的,馅儿切成小块,放在铺了一层江米面儿的柳条笸箩里,不断地筛滚,一边筛滚一边洒水,形成元宵。元宵只有甜的。汤圆是用糯米加水,连水带米用石磨磨,磨出的糯米粉沥干冷藏三四天,然后加水和成团,放几小时做外皮。 

2、饮食节日不同。元宵是元宵节的节日饮食。汤圆是南方人春节、初七、上元节(元宵节)的节日饮食,也是南方人招待从远方回家的家人、家庭聚餐的传统食品,其意义和北方的饺子相当。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