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它源于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调控指向的是教学情境的最优化。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善于发现生成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有效调控课堂生成,使课堂生成成为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课堂调控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生成的精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生命体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学程序。那么,面对异彩纷呈的课堂生成,教师应进行怎样有效的调控呢?
一、加强课前预设,做到“心中有案”。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会有惊人的思维火花。
只有教师在预设中努力想尽各种可能,
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
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有效调控课堂生成,冷静地分析其教育
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设臵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
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预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
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
学安排。教师要形成弹性化教学方案,这种方案,不必过于
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的思维空间。同时,教
师还要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注重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
合。
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
生就会多一份生动的发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在预设中
体现教师的匠心与智慧。事实证明,教师预设得越周密,考
虑得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
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人”的观点。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
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
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
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
人的发展上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
群体就存在着交互作用,并且彼此都处于某种社会情景中,
行动者在规范、认知、期待上的协调以及相互作用,主要表
现为相互依存的一致行动。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交互作用就
是“师——生”,
“生——生”的关系,他们彼此相互影响,
处于同一个教育社会之中,朝目标一致的方向努力。教学中
这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使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调控,必须坚
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倡导教育民主、教育平等。动态生成源于民主平等的教学氛
围,有效调控指向是教学情境的优化。只有师生相互平等地
交流对话,学生才能敢于直言,才能畅所欲言,这是有效调
控所期盼的一种境界。
准确地把握学生资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
人”的观点,是有效调控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课
堂教学的前提。
把握学生的起点资源,
研究学生的疑点资源,
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
随时捕捉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
入点,有力促进学生积极、全面的学习和发展,让课堂教学
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