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2、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穆尔
穆尔(913年9月4日-1982年8月23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3、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张广厚
张广厚(1937年1月22日-1987年1月26日),河北唐山人,数学家。
1956年张广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升为研究员;1983年被党中央任命为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1987年张广厚英年早逝,享年50岁。
4、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冯纽曼美国普林斯顿匈牙利数学天才,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下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冯纽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学家誉之为“世上最聪明的人”。
5、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陈佳洱,1934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海,核物理学家、加速器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