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刻花边(葵花形)
五色丝绦———论古钱之边道老刻花及齿边钱: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各种民风民俗也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我们通过古钱在民间的使用(非流通使用功能),可以瞥见一些已经消逝或已经变化了的民俗。
边道老刻花之古钱,以及齿边古钱,看似普通,但它经历了民俗使用,使之与普通泉品有着不同的意义与内涵。
古代社会,铜禁屡屡发生,即除去货币铸造与国家垄断的用铜工艺(兵器、供养物)外,其余的用途都受到限制,比如制镜业等。所以民间用到圆形金属物时,往往用流通铜钱替代。
古钱边道刻划成斜行(或直行)状,或将古钱磨刻成齿边状(或花边形),个人以为是为方便各色丝线在钱币上的缠绕、装饰之用。
将钱币划花或刻成齿边,缠上各色丝线(统称为“五色丝绦”),悬挂或做腰饰、颈饰,以取吉祥之意。这种习俗可能在端午节会大行其道。
其后可能是嫌缠丝线麻烦,或是更加精美装饰的需要,出现了大型的“五色丝绦”大花钱。
现代复古的中国结或多或少的有着继承与变通古代民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