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怎样防治

2025-04-08 10:39: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药剂防治是春季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措施,该措施可收到明显的控制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该病流行性强,在小麦孕穗抽穗期,病株率达10%时应及时用药,以后病情还有发展,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三唑酮是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常用药,每公顷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900克。但长期、大量、单一地用药可能会使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烯唑醇及其与三唑酮的复配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可与三唑酮轮换使用,以缓解病菌抗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近几年,白粉病早发、重发趋势比较明显,小麦“两防一喷”时对白粉病尽管进行了防治,但目前所用的复配剂农药中,防治白粉病的药剂量低,难以达到防治效果,导致近两年后期白粉病发展快,即使后期专题防治也难以控制。因此,今后白粉病的防治应引起重视,特别是“两防一喷”时,防治白粉病的药剂一定要用足药量。

回答2: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浇水抗旱,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15%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3)田间喷药。

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1~2次。

回答3:

白粉病
可用硫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已唑醇,甲托,咪鲜胺,腐霉利宁南霉素,三唑酮等交替使用防治。
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回答4:

小麦在得了白粉病的情况下,怎么配药效果做好,白粉病得到最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