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马蹄的磨损,保护马蹄。
无论马的用途是什么,它都免不了要负重载人,而它们的蹄子结构又较为脆弱,长期负重行驶,会导致它们的蹄子被严重磨损,导致难以行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们发明了马蹄铁,将马蹄铁钉在马蹄上,从而减少马蹄的磨损,保护马蹄。
另外,马蹄铁并不是一整块铁,而是一个U形铁,只包裹着马蹄的外围,从而使得内部凹陷,可以增加马蹄的抓地力,对骑马的人而言也比较安全。还有,马蹄铁具有一定的厚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马蹄和地面的接触,也减少了地面微生物对马蹄的伤害,从而保护马蹄。可以说,马蹄铁对马儿而言好处多多。
为的是保护马蹄,让马更长距离的负重行走。自然情况下,马是一种乐于奔跑的动物,在脚掌与地面的摩擦过程中指甲会被磨损。但是指甲也会不断生长,因此维持一种自然的平衡然而如果人类打破了这种平衡。
订掌理论上不会痛,但现实中经常出现钉完以后跛行的情况。钉马掌是技术活,掌钉钉的过深,修蹄子时修的过狠,都会造成疼痛。而修的太少或钉的过浅,很容易造成蹄铁脱落,所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完全要靠钉马掌师傅的技术了。
“马掌”,原指马的角质皮。人类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往往在上面钉上一层“U”形金属(往往是铁)用于保护,故又称“马蹄铁”,在西方文化中,送马蹄铁代表爱慕之心(只能是女性来送)。是马、牛等牲口装订在蹄上的铁制蹄型物。
保护原理: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乘都很有利。
马是属于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有两个亚种:家马和普氏野马。马自从被人类驯养以来,一直经历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的过程。
农业生产上:马与骡子,牛并称“农业三大将”,主要用于耕田和粮食的运送。
交通运输上:最早的游牧居民开始骑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马会和车一起合用为“马车”。
军事上:马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斗武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信息传递方面,有着传达政令,递送军情的作用。
艺术上:我们的先人也呈现了很多有关马的作品,例如徐悲鸿的奔马图。
现在的马多是被用于在休闲娱乐等方面,比如骑马术。由此可见马是人类最好的搭档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马为什么要钉马掌呢?
大家通过日常的观察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被驯养过的马蹄大部分都是有钉过马掌的,而野生的马却没有钉过马掌,同是马,为什么两者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马蹄和人类的手指甲一样都是不断生长的,如果过长的话,都会造成日常的活动的不适。人类会定期地修剪自己的指甲,马同样也是需要定期地维护自身的蹄子。马蹄子如果不及时维护的话,随着蹄子变得越来越长很容易劈开。而且脚趾内部也会藏有大量的细菌,这些都会影响马的行动与健康。
钉马掌是什么?
钉马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技术活,严格的考验着师傅的熟练以及拿捏程度。
在钉马掌之前会先清理一下马蹄表面,然后把马蹄的底部给磨平,之后在马蹄上钉几个钉子,钉到普通的角质马蹄处,这样马就不会产生疼痛感。如果技术不高超的师傅不慎再往里钉的话就会触及到马蹄的活体角质,这时马就会感应到疼痛。所以钉马掌的工作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就可以承接的。
托物
被驯养的马多被用于骑乘或者货物的运载。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一样,不仅要驮着唐三藏长途跋涉一路西行,而且还要承担师徒4人的行李包袱。
当马负重前行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随着行走的距离越来越远,马蹄与地面间的摩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如果没有钉马掌的话,可想而知会给裸体的马蹄带来多大的伤害。因此人们为了保护马蹄免受伤害,就决定给马蹄的四肢上个漂亮的“鞋”,从此马蹄有了一层保护,就不容易被侵蚀。
野生的马就大大不同,它们无拘无束地奔跑在大草原上,没有人能够限制它们,其身上更是不用背负沉重的东西,这样马蹄就很少因承重而造成损伤,因此野生的马没必要钉马掌。
活动
我们看到被驯养的马经常被人们禁锢在马圈中,一天活动的范围十分的有限,这样往往会造成马蹄生长的速度大于自身磨损的程度。为了维持马的日常生活,人们就会定期给它们修剪马蹄。
然而野马就大不相同,它们生活的区域是在广阔无垠的野外,人烟稀少。它们不会定在一个场所驻足,为了生存,它们往往通过不停地移动来寻找合适的水源或食粮。生活在野外,其危险系数也是极高的,其它物种时刻都在窥视着它们的生命,等待合适的时机予以残杀,所以马时刻保持着警惕性,一旦遇到天敌,迅速地通过不断的奔跑来躲过追杀。在奔跑的过程中自身的马蹄就会进行不断地磨损,渐渐地就不至于过长而影响日常的活动。
如果人们也给野马钉上马掌的话,或许会拖累野马的逃跑速度,因而成为天敌的“盘中餐”。
为什么牛不需要钉牛掌,而马需要钉马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