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鹦鹉是什么品种

2025-03-31 20:37: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紫色的鹦鹉还真见过,常见鹦鹉种类

  鹦鹉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32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鹦鹉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情侣鹦鹉。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

  *大绯胸鹦鹉  大绯胸鹦鹉属于鹦鹉科,别名四川鹦鹉、大鹦哥、大紫胸鹦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西藏、四川、云南留鸟。大绯胸鹦鹉分布区狭窄,数量已十分稀少,应严加保护。

  大绯胸鹦鹉属于大型鹦鹉。为我国特产鸟类。全长45厘米左右。上体绿色,前额、眼先黑色,头顶和耳羽蓝沾紫色,翅绿色,翅下覆羽葡萄红色。尾呈楔状,蓝绿色;尾下覆羽、腿羽黄绿色。下体除喉部有宽阔黑斑外,余部多为紫色,胸部紫兰色。嘴雄鸟红色,雌鸟黑色。脚绿色。

  大绯胸鹦鹉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及沟谷地。善飞翔和攀援,喜群居。以坚果、浆果、玉米、稻谷等为主食。6~7月份繁殖,筑巢于树洞及石缝中。每窝产卵3~6枚。

  大绯胸鹦鹉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过去是宫廷中达官贵人家庭中饲养的一种笼养鸟,喜效仿人语,还能学会一些技艺,故博得很多人喜爱,后来逐渐传入民间饲养。

  *花头鹦鹉  花头鹦鹉属于鹦鹉科,产于云南、广东、广西,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花头鹦鹉比大绯胸鹦鹉小,全长35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黄绿色,上体颜色较深,翅绿色。雌雄鸟头部颜色有别:雄鸟为玫瑰红,雌鸟呈灰蓝色。

  花头鹦鹉栖息于沟谷森林、疏林、耕地等处,以野果、谷物为食。

  *绯红金刚鹦鹉  绯红金刚鹦鹉属于鹦鹉科,亦称红金刚鹦鹉。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绯红金刚鹦鹉的额羽赤色,枕、颈、尾上覆羽和肩羽红色。翅上覆羽金黄色,初、次级飞羽深蓝色。上嘴壳肉色,下嘴壳铅灰色,脚铅蓝色。

  绯红金刚鹦鹉栖息于热带森林,常成群活动。食物以植物为主,包括花、果实、种子、嫩芽等。繁殖期成对生活,巢营于树洞中。

  *琉璃金刚鹦鹉  琉璃金刚鹦鹉属于鹦鹉科,亦称蓝黄金刚鹦鹉、蓝黄鹦鹉。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巴拿马东部,南到哥伦比亚。

  琉璃金刚鹦鹉的羽毛黄蓝色,十分鲜艳耀眼,尤其是胸腹羽毛丰满。喉黑色,颊羽白色,并具黑色条纹。腹部羽毛金黄色,枕、背及尾上覆羽蓝色,而且有金属光泽。眼白色,嘴、脚均黑色。

  野生硫璃金刚鹦鹉多生活在热带森林,常成群活动,

鸣声粗野。食物主要是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巢营于树洞中。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又叫娇凤、彩凤。原产澳大利亚,后经人工培育,已成为世界性笼养鸟,各国都有饲养,这种鸟羽毛华丽,易于饲养,可大量繁殖供人们玩赏。

  虎皮鹦鹉是鹦鹉中的小型品种,原种主要为黄绿色,头及背黄色而有黑横纹,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黄色而中央的两瓣为蓝色,颊部有蓝黑色圆斑,雌雄鸟羽色相似,只是雄鸟中基部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以此可以鉴别。

  虎皮鹦鹉经人工培育的品种羽色多种多样,主要有:波纹型、黄化型、白化型、玉头型、淡色型。此外,芸香色、紫罗兰色等几种为高级稀有种。

  野生虎皮鹦鹉在自然界喜欢群居,在树上攀援,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一年四季都可繁殖,春秋两季繁殖旺盛。在野外主要营巢于树洞,该鸟每年繁殖两次,每窝产卵4-9枚,卵白色而有光泽。雌鸟孵蛋,孵化期18天左右。

  虎皮鹦鹉的雏鸟属晚成鸟,雏鸟出壳25天内不能独立生活,在此期间全靠成鸟喂食,亲鸟育雏的方法是:雄鸟喂雌鸟,雌鸟再喂雏鸟,雏鸟生长28天后,就能自己吃食,独立生活,一般生长到5-6个月可达到性成熟。

  *灰头鹦鹉  灰头鹦鹉属于鹦鹉科,产于四川、云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灰头鹦鹉属于小型鹦鹉。全长约30厘米。体羽以绿色为主,上体草绿色。头部铅灰色;后颈和颈侧有一铜绿色领环;眼先及贯眼纹近蓝黑色;颊下有一黑带。飞羽绿色,有淡黄色外缘;翅上中覆羽有一暗红色斑块。中央尾羽绿色,具紫黄色羽端;侧尾羽绿色。下体淡黄绿色。上嘴朱红色,嘴端和下嘴黄色。

  灰头鹦鹉栖息于山区稀疏阔叶林、沟谷林或果园。主要食野果、种子及谷物。

  *亚历山大鹦鹉  亚历山大鹦鹉属于鹦鹉科,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东部和南部。

  亚历山大鹦鹉的嘴峰为玫瑰红色,体羽大部分绿色,色泽鲜艳。

  亚历山大鹦鹉生活于森林和农田附近,成群生活,群体较大。食物除树木种子、果实外也食农作物。巢营于树洞中.繁殖与其他大型鹦鹉相同。

  *小五彩鹦鹉  小五彩鹦鹉属于鹦鹉科,亦称青海鹦哥。原产于马来半岛和南美群鸟。

  小五彩鹦鹉体长约20厘米,体重120-130克。额部、头顶和颊部呈淡橄榄绿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翼及尾绿色,胸部红色,胁部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嘴红色,脚暗灰色,足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呈对趾形。

  小五彩鹦鹉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小五彩鹦鹉多栖息在热带森林中,喜欢成群生活。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实、种子、花蜜和昆虫。

  小五彩鹦鹉交配一般在早上9时或下午4时左右,初期每日或隔日一次,以后增至每日1-2次。每窝产蛋2枚,蛋壳白色有光泽,一头钝一头尖,为短卵圆形。产完蛋后,雌鸟开始孵卵,只有当它取食、喝水和排粪时雄鸟才进巢代替孵卵,孵化期23天左右。雏鸟出壳后,雌鸟开始饲喂并在巢内暖雏,而雄鸟白天在巢外活动,晚上才进巢内过夜。14天后,雌鸟才出巢觅食和活动,40天左右雏鸟可出巢,此时雌鸟继续给小鸟

喂食,待它们能独立取食后才与亲鸟分开。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属于鹦鹉科,亦称情侣鹦鹉。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我国常见的有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两种。

  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嘴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它们的头部为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南方,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的讨厌和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外出外,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回答2:

紫红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cyanocephala)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鸟体为绿色,头部中间为红色,下颏下方延伸到脸颊下方,环绕整个颈部有一条黑色的环状羽毛,并连接一条蓝绿色的条状羽毛。主要栖息于约1500米的开阔乡村林地、干燥和潮湿的热带草原,尤其偏好在森林和农耕区的边界活动;平时习惯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5只的小群。主要以种子、水果(尤其是无花果)、花朵、坚果、花粉、植物嫩芽和树叶嫩芽等为食。

紫红头鹦鹉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态特征
紫红头鹦鹉体长33-35厘米,尾巴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二。头部后方、颈部和脸颊延伸为蓝紫色;下巴下方延伸到脸颊下方,环绕整个颈部有一条黑色的环状羽毛,并连接一条蓝绿色的条状羽毛;尾部蓝绿色;翅膀覆羽带有一块深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绿色;中间尾羽为蓝色,尖端带有白色,外侧羽毛为黄绿色并带有黄色羽尖;上鸟喙橙黄色,下鸟喙黑棕色,虹膜黄白色。雌鸟的头部则为蓝灰色,颈部连接一圈黄色的羽毛而没有黑色环状羽毛,翅膀也没有深红色羽毛;上鸟喙浅黄色,下鸟喙灰色。幼鸟头部为绿色,且脸颊大部分带有点灰色,前额橙灰色,上下鸟喙均为黄色,15个月大的雌雄幼鸟看起来都和雌鸟一样,雄鸟要到30个月才能长成和成鸟一样的羽色。

紫红头鹦鹉
栖息环境
紫红头鹦鹉主要栖息于约1500米的开阔乡村林地、干燥和潮湿的热带草原,尤其喜好在森林和农耕区的边界活动;比较少在城镇或是公园中活动。

紫红头鹦鹉
生活习性
紫红头鹦鹉平时习惯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5只的小群体四处游牧,游牧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决定;通常会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当农耕区中的谷类作物成熟,有时候也会聚集好几百只前往农田觅食;在浓密的树林中活动的时候,大多栖息于最高的树枝上,戒心并不强,有时候甚至可接近至相当近的距离内;到了黄昏,紫红头鹦鹉会聚集一大群于栖息的地点,在小森林或是竹林中过夜;通常要到了夜晚完全暗下来一段时间,才会停止聒噪的鸣叫。

紫红头鹦鹉
主要以种子、水果(尤其是无花果)、花朵、坚果、花粉、植物嫩芽和树叶嫩芽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作物,例如稻米等,而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

繁殖方式
紫红头鹦鹉在印度的繁殖季为12月到隔年的4月;在斯里兰卡为2月到5月和8月到9月间;紫红头鹦鹉会将巢筑在枯死的树洞中;平均每窝产4-6枚,孵化期约21-23天。

紫红头鹦鹉
人工饲养的紫红头鹦鹉大多于每年4月开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60厘米的厚木巢箱。如果饲养在室内照顾得宜,有时候冬天也能够繁殖;一次会产下4-6枚卵,孵化期19-20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7周,幼鸟在离巢后14天就可以独立。由于环颈鹦鹉类通常都是雌鸟较为强势,和一般鹦鹉雄鸟居于支配领导的地位恰恰相反,因此时常发生凶悍的雌鸟咬伤甚至咬死雄鸟的情形,饲主在配对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切勿贸然将两只不熟悉的鸟关入同笼,以免发生惨事。有时已经配对好的种鸟,雌鸟也会忽然凶性大发,曾有雌鸟在育雏中无端将雄鸟咬死的情况发生,因此接近繁殖期饲主最好多加留意公雌鸟互动情况,只要有互相攻击的情况就应该立刻隔离。

分布范围
分布于从巴基斯坦东北部到尼泊尔境内的低喜马拉亚山脉丘陵地带起,包括不丹、孟加拉、整个印度、斯里兰卡与瑞斯瓦兰岛。

紫红头鹦鹉分布图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回答3:

是蓝紫金刚鹦鹉,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

紫蓝金刚鹦鹉是鹦鹉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体长可达1米,体重超过1.5公斤。鲜艳的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巨大鸟喙使得它们格外惹人注目。紫蓝金刚鹦鹉擅长交际、顽皮而又聪明。然而人类的猎捕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野生鹦鹉的数量在持续减少。野生紫蓝金刚鹦鹉的故乡是巴西。全球95%的野生紫蓝金刚鹦鹉栖息在此。紫蓝金刚鹦鹉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生物,由于身价昂贵,它们一直是逐猎的对象,如今这种珍稀的生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蓝紫金刚鹦鹉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体长100cm-107cm,重达1.4-1.7公斤,翼展度1.3-1.5米,寿命60年。它具美丽鲜艳的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巨大鸟喙。足有四英尺长和展开可宽达四尺的翅膀。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皮肤。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回答4:

我小时侯养过金鱼、小虾,可我小时侯养得最长的就是那两只鹦鹉。

那两只鹦鹉有一只长着深绿色的羽毛,背上有一撮毛是红色的,脑袋也是红的。还有一只是红色的,尾巴是绿色的。它们的羽毛油亮油亮的,中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亮呢!这两个小家伙都有一双亮晶晶、水灵灵的小眼睛眼珠就像一颗黑色的宝石。向下弯曲的嘴十分坚硬,就连核桃壳也可以咬开。

它也很爱干净,常用爪子、嘴清理自己的羽毛。我每次把它喝的水送来后,它先喝了几口,就把爪子伸进去,蘸一点水,开始给自己洗澡,够不到的地方让同伴给它洗。过了几天后,我在鸟笼中放了几根树枝。某天中午,我发现其中一只鹦鹉用爪子抓住其中一根树枝条在给自己抓痒。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鹦鹉会学人说话。于是,我就教鹦鹉说了几天的“妈妈”,可它依然不会说。这时,我才发现我的鹦鹉是两只没有语言天赋的小家伙。

有一天晚上,它们中的一只打开了我给它们送水送食的小门,飞走了。另一只这几天没伙伴和它玩了,没人帮它洗澡了,它就变得闷闷不乐。也不理我了。有一天,我见它这样了,就知道它想自己的老朋友了,于是,我打开笼门,它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它们。

回答5:

对于你的问题没有图片不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