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管理工作

2025-04-27 20:22: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它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头等大事,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在基层单位,工作生产的一线,所以做好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是一个单位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只有从基层抓起,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那么,如何利用安全信息化手段做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
1、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基层,职工的素质不是很高,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这样就要提高职工对安全教育的意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再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2、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在安全生产中,人起着主体的作用,人的认识的提高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加强对职工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 通过各种岗位技术的培训、考核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再用竞争上岗等手段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等制度来加强对职工的管理,约束职工的生产行为,使职工能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激励职工加强在生产中的安全自查自纠,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相关督促和提醒,从而促进职工逐渐形成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同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单位必须尊重人,关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都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管理整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形式中,对职工实行民主化,多让职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意见的讨论,根据反馈意见作出合理的布置,这将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在基层的顺利开展。

回答2:

防范措施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完善制度流程,提升合同管理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管控合同风险。

1 建立适应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与手工业务流程相比,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序更复杂。在信息化环境下,手工业务流程中的人工审核监督机制的作用大大削弱,这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授权和管理制度;原始数据必须输入准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流程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另外,计算机的软硬件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 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员工素质
在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员工内部控制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在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认知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使信息系统使用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3 加强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共享性必然导致企业的潜在风险增加。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方面的风险预警和评估管理,不断提高风险的评估能力,加强风险评估活动,建立相适应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机制。
4 保障信息和沟通的安全
中小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要保证信息沟通的安全有效。中小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主要有输入、传递、处理、输出。企业信息在授权方式、传递过程、有效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信息化系统设置的权限进行注册、授权、审批,保证信息在输入时是正确的,传递时是有序的,处理时是科学的、客观的。中小企业应建立合理科学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信息来源的安全,传递方式的可靠,避免企业信息外漏,造成商业机密外泄。
5 加强信息化系统内部审计及监督
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监督其他控制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和测试其工作情况,并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新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收集更多的审计监督资料,选择信息自动化下更加有效的审计监督方式,做出更加可靠完整的审计监督方案。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也需要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