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工人通过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工人通过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
分析: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涉及到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的概念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简而言之就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均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简而言之就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与劳动的特性。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对于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二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