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册科学《朋友要来我家了》的教案反思

2025-04-26 23:47: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设计背景
 新年了,家里来客人了,刚好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在家看电视
 活动目标
 学会运用礼貌用语,知道简单的待人接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礼貌用语以及简单的待人接物礼仪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怎样待人接物
 活动过程
 1.由教师向幼儿描述活动的情景以及活动要求,准备好道具:桌椅,茶杯;
 2.选出两名小朋友,一个扮演在家的小朋友,一个扮演客人;
 3.客人来了,敲门,小朋友开门询问来者(注意礼貌),把客人迎进来,请客人坐下,倒茶,然后打电话给父母,说明情况,请父母尽快回来。(老师在旁边进行引导)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回答2: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