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语出何处

2025-04-30 14:15: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出自《论语》

回答2: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