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行传导束 包括锥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皮质脑桥束等。
1.锥体束(pyramidal tract):是大脑皮质发出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神经束,途经端脑的内囊、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继续下行入延髓腹侧的锥体。锥体束中一部分纤维在下行过程中陆续终止于对侧或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称为皮质核束;另一部纤维经脑干下行至脊髓,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称为皮质脊髓束。
2.其它下行神经束:红核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由中脑发出后交叉到对侧下行,止于脊髓灰质。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起自脑桥和延髓,前庭脊髓束在延髓下橄榄核背侧下行,网状脊髓束主要见于脊髓前索。皮质脑桥束经大脑脚底止于脑桥核。
(二)上行传导束 包括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和外侧丘系。
1.内侧丘系(medial lemniscus):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上行纤维,呈弓状绕过中央管,并在其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或称为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的两侧折向上行,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经延髓中线和下橄榄核之间上行,穿脑桥的斜方体,到中脑则渐移向被盖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的功能为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因此,一侧内侧丘系受损时,对侧身体出现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障碍。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上行到延髓中部后,合并成一束,称为脊髓丘脑束,经下橄榄核的背外侧,在脑桥和中脑则位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最后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半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触觉。因此,若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伤,则表现为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浅感觉障碍。
3.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冲动。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在脑干内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与内侧丘系伴行,经脑桥和中脑被盖,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主要传递头面部的痛、温、触觉冲动。若一侧三叉丘系受损,患者表现为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4.外侧丘系(lateral lemn iscus):由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横行穿过内侧丘系,在中线交叉至对侧,这些横行的纤维称为斜方体(trapezoid body),斜方体的纤维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少数不交叉的纤维,进入同侧的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大多数止于下丘,传导听觉信息。
(三)至小脑的传导束
小脑的传入和传出纤维也都通过脑干或起自脑干,其传入纤维比传出纤维多3~4倍。神经纤维经小脚的三个脚进出小脑。小脑的传入纤维大多数经下脚和中脚进入,小量纤维经小脑上脚进入(脊髓小脑前束)。传出纤维主要经小脑上脚。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束、橄榄小脑束、前庭小脑束、顶盖小脑束、皮质脑桥小脑束等。传出纤维主要有齿状红核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