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接电源的正极,另一个极板接电源的负极,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充电过程把从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有电流却没有电阻,则为短路。
充电后的电容器放电。如用一根导线把电容器的两极接通,两极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会放出电荷和电能。放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的电场消失,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消失,则为短路。
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
扩展资料
电容器通过在电极上储存电荷储存电能,通常与电感器共同使用形成LC振荡电路。电容器工作原理是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所以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容器
电容在充电初始时刻,原来不带电,这一瞬间电荷充电不受电场力的作用。
这一时刻充电电流较大,近似短路。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容两极板上积累了较多的电荷,对充电有电场力作用,阻碍充电的进行。越是接近充电结束,充电电流越小。
电容在充电瞬间相当于电子在流入负极板,即与正常情况下流经导线的电子情况相同,则可把电容看作一个连通状态的导线(即短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