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在靠做贸易生意发家,号称大清“世界首富”,他到底有多少钱?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折合2000万两银子,2000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按照购买力折算,19世纪中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200元人民币,那么,伍秉鉴的财产可以折合40亿元人民币。
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银子,还有自己的企业,这个企业叫“怡和行”,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富商却变成了汉奸。
鸦片输入中国早期,一些外国商人为了牟取私利,往往在其货物中夹带鸦片。伍秉鉴与外国商人的贸易往来都是以诚信为本,有些商人就是利用了他这一点,甚至包括他的洋儿子福布斯。
在一艘由怡和行担保的美国商船私运鸦片被查获后,伍家被迫交出了16万两的罚银。而在人们开始醒悟鸦片毒害之深,纷纷排斥外商期间,伍秉鉴由于跟外商关系亲密甚至被人们骂作“汉奸”
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时,曾经通过伍秉鉴向所有来华洋商传话:“洋人把鸦片如再流入中国者,人即正法。”
伍秉鉴传达了林则徐的禁令后,洋商却并不在意,这些洋商既不返航、也不销毁鸦片,只是把藏有鸦片的船都藏了起来,这下林则徐就怀疑上伍秉鉴,认为他与外商勾结一起贩卖鸦片,伍秉鉴不但背上了“祸国殃民”的黑锅,也遭到了林则徐多次的训斥与惩戒,伍秉鉴的儿子伍绍荣甚至被林则徐抓进大牢
双方矛盾完全不可调和,最终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虽然被治以重罪入狱,但战事一开,伍秉鉴和十三行却坚决地站在了朝廷的一边。
倒是在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后,伍秉鉴无可辩驳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爱国热情,积极捐款,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前几年伍家与其他商行自愿捐资10万两白银修建的横档屿防御工程,让船坚炮利的英国军舰在广东虎门外一时无计可施。
《南京条约》签订时,怡和行又出了100万两银元赔款。最重要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从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并允许自由贸易,中西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怡和行的垄断生意戛然而止。
道光二十三年(1843),伍秉鉴在郁闷、彷徨、不安当中因病去世,享年74岁,一代富豪就此落寞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