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81年式122毫米火箭炮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其机动操作方式和原理与坦克炮塔旋转电动机基本一致,技术也较成熟。因此,设计人员计划把其设计方案运用到新型扫雷车上。
经初步估算,对62式轻型坦克的电动方向机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新型扫雷车高低机和方向机的电动操作。最后新型扫雷车采用了与122毫米火箭炮类似结构的电动高低机,吊装在炮塔顶甲板上;采用了与122毫米火箭炮类似的扭板式平衡机,将原两组并联结构的扭板组改为串联结构,有利于实现车内瞄准操作,简化了炮塔外部结构。
鉴于上述分析,研制小组于1984年8月底基本确定了新型扫雷车的总体方案:其底盘采用62式轻型坦克的底盘;发射管数为24管;采用62式坦克炮塔旋转电动机改造为火箭发射架高低、方向的动力;摇架(相当于火箭炮的上架)为桁架式结构;火箭发射管定向器仍采用金属管式,固定在桁架式摇架上;桁架下采用支臂与炮塔后方的耳轴相接;焊接式炮塔利用62式坦克回转支承与坦克底盘联接;瞄准镜内置,可实现在炮塔内进行瞄准操作。
总体方案于1984年9月在广州通过工程兵组织的评审。评审意见一致认为新型履带式火箭扫雷车总体方案合理,技术途径可行。在评审会上,对新型履带式火箭扫雷车的考核当然不能再用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的指标来考核。经充分讨论。为达到大面积扫雷的目的,决定扫雷指标24管一次齐射的扫雷面积不小于100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