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期间发生急性肺损伤,伴低氧血症,胸片示双肺浸润影,不存在左心房压力增高。疾病传播,病毒和细菌可经血液途径传播。传播的病毒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病毒,HIV,人类T细胞白血病等。细菌包括:布氏杆菌。其他包括梅毒、疟疾等均可通过血液传播。真做好血型签定、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前的核对工作,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即行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输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型血清学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时最常见的非溶血输血反应,发生率约占40%。且有的仅仅表现为寒战,并无发热。过敏反应,多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表现为荨麻疹、全身皮疹、支气管痉挛、休克死亡等。减慢甚至停止输血,抗过敏、解痉、抗休克治疗后可好转。因此,血液制品过敏者禁用。输血相关低血压,特征表现为低血压。多发生于输血期间或输血后,一般收缩压降低大于30mmHg,且收缩压小于80mmHg,支持治疗或停止输血后可迅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