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2025-05-01 05:05: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是不统一的,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一公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半公斤等于八两,这是完全一样的。在我国持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十六两制的计算才有点不方便,改为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二两。

在古代,老祖先很早就开始研究天文现象,并给天空中的星星命名。这就是“十六两因此而来”,恒星的重量和与度量衡相关的测量值联系在一起。一公斤被分成16盎司。每盎司相当于天空中的一颗星,16盎司是16颗星。据记载,这16颗星很有代表性,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七星以及福,禄,寿三星。

据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要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人在做,神在看”,“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所以人不能做昧良心的事。

每当人们形容人或事物不相上下的时候,经常使用这个词,如果是形容一个人的话, 就是说这个人某些方面也不怎样。如果是形容两个人,就是说这两个人水平差不多,都不怎么强。在某些方言或语境下是个贬义词。也有人用来形容彼此旗鼓相当,不差分毫,势均力敌的意思。

回答2:

在古代所指的半斤就是八两,古代的一斤其实是十六两,所以才会这样说。

回答3:

其实最初的半斤就是等于八两的,因此很早之前都是说半斤八两都是比较相近的。

回答4:

因为半斤八两的重量是差不多的,所以人们就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