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开始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便由父母寸步不离的照顾,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父母对孩子的看顾也不用太多。此时如果发现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便要开始重视。
许多的父母不能完全适应孩子的长大,对待孩子还认为他们是需要自己时刻看顾的,孩子也习惯于依赖父母。
一个幼儿园老师遇到过一个孩子,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和做手工等。每次一到吃饭时间,别的孩子都能自己乖乖吃饭,但她却要等人来喂,不喂就不吃饭,或者大声哭闹。
幼儿园有午睡时间,这个孩子每次都需要让老师来帮她脱穿衣服,几乎是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不仅如此,连老师布置的课内作业,孩子捉摸不透都会理直气壮的让老师帮忙。
老师认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实在是太差,事事都需要依靠别人,于是向孩子的父母反映了这个情况,希望父母能对孩子进行教导。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照顾,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犯了错也都能够帮孩子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十分不利,父母应找出原因并解决。
一、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的3个原因
1、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照顾
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孩子都是十分溺爱的。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大包大揽的做了,几乎没有需要孩子自己动手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认为父母都能帮其解决。
2、 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当父母帮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的时候,孩子不需要自己再动脑或动手去解决,只需要相信父母就行。逐渐孩子就会丧失独立性,凡事都依赖父母去完成。
3、 犯错了由父母“兜着”
大多的父母认为不管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都还是“孩子”,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帮其“擦屁股”,孩子则认为只要有父母,犯错了也没关系,父母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让父母帮自己去解决,而不是自己思考如何去解决。
父母过于惯着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不仅会让孩子厌学、人际关系差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父母过于惯着孩子带来的后果
1、 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许多孩子初入幼儿园时是以哭闹开始的。孩子第一次的离开父母去陌生的环境学习交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恐慌的,大多孩子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怎么都送不进幼儿园。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更是如此,每当去幼儿园需要离开父母时,就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
2、 不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
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面对外界陌生的环境,大多是躲在父母身后偷偷张望;离开父母到陌生的环境时,则是自己躲在自认为安全的区域内不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孩子内向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是十分不利的。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过于依赖自己的情况,需及早“断舍离”,尽早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
三、 父母应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引导孩子面对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首当其冲帮孩子将问题解决,而是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从刚开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到后来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就拥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 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
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父母总会担心孩子不能很好的解决,解决的是否全面等问题。但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人无完人,面对问题的解决,大人尚未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何况是孩子。应让孩子解决问题中完善自己,父母只需在背后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自由发展。
3、 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
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那么孩子也只想跟父母一起玩。对于别的小朋友大多是不屑一顾的。但孩子未来的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在与他人一起玩耍的途中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交到朋友,对父母的依赖也有所减轻。
面对孩子依赖性强的问题,父母应反省自己,是否是自己过分的溺爱,或是大包大揽的解决孩子面对的问题等原因,究其原因并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的变加独立自主。
独生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吗
从心理学上讲,婴儿出生后,0到1岁这段时间为婴儿期,觉得自己与妈妈是不分彼此的,他的一呼一吸都和妈妈是一体的,所以妈妈可以感知他的一切感受,也会及时给他完美的回应,婴儿对妈妈有一种本能的不能分隔的依赖性。
1到3岁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饿的时候、渴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未必得到及时的回应,在这个看似痛苦的过程中,他会渐渐明白自己和妈妈其实是两个人;3岁到12岁,在父母的帮助下接受更多这样的分离;在12岁到18岁,要逐渐的独自面对生活中所需应对的一切,独立起来,并建立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在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中,能力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父母和孩子双向的交替关系,父母所起的作用更大。在孩子完成儿童期,青少年期,到成为独立的社会人的循序渐进的分离过程中,和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生活中像“奶嘴男”“奶嘴女”这样的独生子女,虽在生理年龄上已经成人,却在生活自理,经济,心理支撑方面都还严重依赖父母,没有完成父母和孩子应有的分离。才出现上述列举的20种现象。
由此看来,独生子女所出现依赖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当而导致的。
满意记得采纳和点赞哦!!!
大部分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也有少部分独生子女独立。看现在的独生子女,哪一个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把所有的一切都倾注给了孩子,无论感情还是金钱。靠自己单打独斗出来的并不多。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不强
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一部分独生子家庭,因为孩子少,从小就特别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去做。给他穿衣服,喂他吃饭,给他挤牙膏,帮他叠被子,给他刷鞋子……孩子只需要读书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伸手。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觉得被别人伺候就是理所应当的,别人对他好也是必须的。孩子不仅仅依赖性很强,还特别的自私。
但是还有一部分家庭,觉得孩子必须要长大,以后需要独立生存。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科学。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该自己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陪伴孩子,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和鼓励。这样成长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生存能力强,以后离开父母也少担心。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都比较强。
笔者认为这是父母与子女彼此的精神需要而形成的普遍社会现象。
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特别疼爱,俗称隔代亲,绝大多数爷爷奶奶希望能经常陪伴小孩,以填补自己退休后生活的空虚,并能通过接触孩子,获得生活的动力,另外也希望能够在子女婚后,能够给儿子的生活帮帮忙,父母牵挂儿子,而儿子也可以经常陪伴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是所有中国父母的愿望,这与题主所说的我国家族融合式的文化特点很有关系。
笔者认为结婚后依赖父母,不独立的主要表现是依然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要求父母给找工作,甚至让父母给供房贷,供车贷,而父母看孩子并不能认为是依赖父母的表现,除非父母并不同意,但还是强制父母去照顾孩子,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极少。
东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爷爷奶奶看孩子的传统,子女婚后也不会和父母住在一起。
按照笔者认知的西方文化传统,在西方,父母同子女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会干预子女的恋爱和婚姻,子女在18岁成年后就应该考虑独立生活,当然若是去读大学,有条件的父母依然会供应子女的生活费和学费,家庭条件差的大学生也可以在同中国一样申请助学贷款。
在西方社会,子女结婚后,父母不愿也不会同子女一起生活,子女也很少邀请父母来看孩子,都是夫妻双方共同负担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