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量工具有哪些?

2025-02-25 12:40: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秤

秤亦作“称”。衡器。或将不等臂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皆称为秤,或指以看秤星计被称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单指秤杠。战国时已有不等臂衡器。

国内杆秤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出土的楚国王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东汉以后演变为从秤星看重量的秤。

2、戥子

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3、衡器

衡器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在中国统称为“度量衡”。中国古代衡器扎根于历史文化之中,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幅浓缩的古代社会的生活画卷。

回答2:

古代衡具称量工具-戥子 天秤这种称量工具 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古代人称它“权衡”或“衡器”。“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这是中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重视。在公元前,人们为了对货物交换量的估计,起初采用木材或陶土制作的容器来作为交换货物的计量。以后,又采用简单的秤来测定质量。在中国,秤出现得也很早。在传说的黄帝“设五量”中,权衡即为五量之首。夏禹的“声为吕,声为度,称以出”、“循守会稽,乃审权衡”。

回答3:

古代的称由秤砣,秤杆,秤盘三个部分组成,当中秤盘最为简单,就是一种金属或者其它物质构成的装载器械,用以装所称之物。

其中的秤杆是学问最大的,古时候的计量单位是十六进制,也就是说十六钱为一两,十六两则为一斤,于是在秤杆上就有十六个刻度。

这十六个刻度以星为记,所以每颗星又代表一两。这就是秤星的由来,而且秤星的颜色也是有着规定的,大部分多为黄色铜星,不能用黑色,意思是用称做买卖的人要心里边干净,不能为了银钱而昧了良心。

而这十六颗秤星也都有着自己相随的文化,第一颗星叫做定盘星,它的重量为零,代表基准。剩下的称为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