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列子》,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唐朝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最早接触列子,是从寓言“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等开始的,见元时所绘列子像,衣袂飘飘,一副“仙人”模样,继而少年时读《庄子》,有一段写列子乘风而行,让我心生羡慕,但是庄子对于列子乘风而行竟然还有所不满,认为列子是有所凭据的,超脱的不彻底,一直让我很费解, 我觉得对于凡夫而言,能够乘风而行已经足够了。直至阅读《列子》,发现他很善于讲故事,包括我们的孔子,也是他的主人公之一,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要夸父逐日般舍命强求,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列子的面目更加清晰,然其“仙风道骨”尚令人心仪!
旧注有张湛《列子注》。
《列子》
道教经典。又称《冲虚真经》。原为中国战国时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书有八篇,已亡佚。今存《列子》一书据考应为魏晋时玄学家伪作,东晋张湛收集整理,编为八篇,并为之作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尊其书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为《冲虚至德真经》。《列子》思想文风皆近似《庄子》,多寓言故事。其《黄帝》、《汤问》篇描绘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灵异故事。《周穆王》篇记述穆王西游昆仑山,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事。皆可为道教宣扬修道成仙思想提供依据。《黄帝》篇又论述养生之道,认为声色厚味、爱憎利害皆伤神乱性,舍此始能得道飞升 。亦可为道教修身养性者利用 。现存重要注本有《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宋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宋徽宗《冲虚至德真经义解》、江遹《冲虚至德真经解》等,皆收入《正统道藏》。
开放分类:
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