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是怎么样发明出来的?

2025-04-05 20:22: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篮球起源与发展 起源: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与美国。是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当时的青年基督教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当时称为"奈史密斯球"后又称"筐球"最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是向篮球筐中投球,边形象的命为篮球。 一,初创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二,完善、推广时期(20世纪30至40年代) 三,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五,创新攀高时期(20世纪90年代-) 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向着"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篮男化" 技术、战术运用技艺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攻击次数;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 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 第二, 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可见,未来要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应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力的综和水平。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平。

回答2:

篮球发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1861年11月6日-1939年11月28日),加拿大人,篮球运动的发明者和第一位倡导在美式足球运动中使用头盔的人。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篮球教练召集了5位球员组成一支球队,是篮球运动的发明者,被誉为“篮球之父”。
奈史密斯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尔蒙特,是一个1851年到加拿大从事采矿业的苏格兰移民家庭的长子。
1891年,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委托奈史密斯寻找一种有趣易学且可以打发学生无聊的冬季室内体育课的游戏。

奈史密斯从一些加拿大儿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称之为“Duck-on-a-Rock”的游戏中受到启发,奈史密斯的篮球游戏在11月15日初步构思完成,最早的规则没有运球这一规定,只允许球在球场内传递,之后他又编写了13条篮球规则,其中有12条仍然延用至今。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詹姆斯·奈史密斯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着,而且至今。

回答3:

想要了解NBA的发展脉络,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篮球发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四个学位 奈史密斯不是篮球行家。在体育方面,奈史密斯也是“说的多做的少”。十几岁时,奈史密斯曾经当过伐木工人,后来当上了长老会的牧师,让人生活更好始终是奈史密斯追求的目标。1890年,奈史密斯获得了蒙特利尔神学院的学位。不过,毕业之后的奈史密斯没有马上担任教职,而是在学校里教体育。此后,奈史密斯又进入了格罗斯医学院拿到了医学学位,使得他在大学获得的学位增加到了四个。 发明篮球 1891年,年轻的奈史密斯在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的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培训学院(现在为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出任体育教师。学监哈尔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发明一种“吸引人、容易学、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拥有人造灯光的体育馆进行的体育运动”。美国东北部的冬天漫长,天气寒冷,可供学生娱乐的体育项目不多。垒球、橄榄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属于室外运动。缺乏体育锻炼、无所事事的学生往往招惹是非,给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烦。 在学校看门人鲍普·斯蒂宾斯的帮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杆子,缝制了篮球。为了让学生打篮球时有法可依,奈史密斯与学校的秘书莱昂斯小姐制定了有关比赛的13条规定。这就是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后,奈史密斯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场篮球比赛。 后来,奈史密斯回忆这场比赛的情景时说:“这个班级一共有18名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得上场比赛。我挑选了两个队长,一边一个。然后我让球员入场。每支球队有三个前锋、三个中锋、三个后卫。我挑选了两个中锋跳球,然后我在他们中间将篮球抛起。世界上第一场篮球比赛开始了。从此之后,这个班级不再乱哄哄了。篮球比赛成为整个班级的重要娱乐活动。” 奈史密斯发明的篮球运动马上取得了成功。几周之内,篮球运动迅速传遍了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大学校园,并且依靠基督教青年会的网络传遍了全美国。 出席奥运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过上轻闲的退休生活。可是55岁时,奈史密斯应邀担任了堪萨斯国民卫队的牧师,参加了与墨西哥的战争。在此期间,心灵手巧的奈史密斯又发明了橄榄球运动员的头盔。 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没有得到任何经济上的好处。1936年,他应邀出席柏林奥运会,观看第一次列入奥运比赛并且颁发奖牌的男子篮球比赛。不过,第二年,奈史密斯就离开了人世。尽管如此,他的发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美国的职业篮球比赛也逐渐走向全美国和全世界

回答4:

是古代奥运会发明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