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隆美尔最后与蒙哥马利交战时的兵利对比是怎么样的?

2025-04-07 15:33: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942年11月3日。在轴心国于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劳德·奥金莱克,成为了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八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这次战役结束了德国的扩张。 日期: 1942年10月23日– 1942年11月3日 地点: 埃及阿拉曼 结果: 同盟国胜利 指挥官 蒙哥马利 埃尔温·隆美尔 兵力 同盟国:220,000人 1,100 辆坦克 轴心国:116,000人 559 辆坦克(220辆德国坦克和339辆意大利坦克)[2] 伤亡 同盟国:13,500人 500 辆坦克 轴心国:20,000人 30,000人被俘虏 525 辆坦克 阿拉曼是一条六十多公里长的隘道,一边是地中海,另一边是无法通行的峡谷,非洲军团就滞留在这处,前进不得。由于该处狭窄,战线有限,不容许隆美尔施展他一向用以制胜的大规模侧翼活动。中东战区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军当时亲自指挥第八军。7月1日至7月17日,在所谓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他终于挡住了隆美尔的去路。 8月中旬,蒙哥马利中将接管第八军,准备较有名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间对英军有利。隆美尔明白己方严重缺乏燃料、装备及飞机,当时敌军实力又已大大扩展,突破敌阵存在一定困难。他恳请柏林的最高指挥部大规模增援,但援军始终未能到达;这时在直布罗陀驻扎的英法盟国混编海军舰队,夺得地中海制海权,有效地打击德意对北非洲的补给,使得德军很难回复原有的战力。 蒙哥马利于1942年10月23日发动攻势时,隆美尔的兵员及武器都较英军少,盟军更占有空中优势。他主张立即撤军,以保全残余的部队,希特勒却下令抵抗,要德军“不成功就成仁”。隆美尔虽然认为这道命令纯属疯狂,仍继续奋战,结果伤亡惨重,到11月4日才决定撤退。15天内后退一千一百多公里。当时艾森豪威尔将军统率的盟军已经攻入法属北非,用历史上最长的钳形阵势夹攻隆美尔的军队,战线从尼罗河谷一直伸展到大西洋。隆美尔拼死与英军作后卫战,未几即在突尼斯遇上艾森豪威尔的生力军。1943年3月,隆美尔病重,返回德国。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