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由植物埋藏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运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在细菌、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逐步演变而成。
高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殖煤,低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泥煤,两种植物共同形成的煤叫腐殖腐泥煤。
我国较多的是腐殖煤,就腐殖煤而言,距现在约2.5亿年前,地球上水路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植物的生长,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低等植物已逐步进化到有根、茎、叶等器官构成的高等植物。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