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曹操初期并无代汉自立的想法,但后来经过南征北战,逐渐产生了篡汉的意念.荀彧很早的时候就跟随曹操了,当时的曹操也是扶汉的,很卖力地为国家办事.正因如此,荀彧才选择曹操.他后来倒也发现了曹操的变化,所以和曹操不和,最初曹操一再退让,毕竟他也是有功之臣.但时间一长,他还是不改,曹操忍无可忍,就示杀了荀彧.他在曹操要篡位时并没帮助他啊,反而跟曹操对抗,反对其称王.从当时他给曹操出的主意,迎天子至许,以令诸侯,足可看出,他还是心向汉朝,企图曹操为复兴汉朝努力,之所以把汉献帝迎到许,正是不愿让天子遭受罹难.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