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开国之君,中国第一位皇帝,自然是前无来者,治理一个大国,没有前代留下的经验教训,只能为后人做嫁衣了。而汉武帝能明白先王之道,“顾托得人”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一点秦始皇和汉武帝别很大。
汉武帝确实沾了祖上的光,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离不开前代帝王打下的良好基础。经过数代帝王努力,汉王朝的正统地位已经在百姓心中扎了根,根基是稳固的,而秦始皇从六国手里夺得天下,还没有完全收服人心,矛盾不但没有消化,反而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覆亡。
汉武帝对身后事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经历太子刘据造反事件后,汉武帝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继承人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他把几个儿子一个个检视一遍,都不理想。年长的燕王倒是有野心,但是沉不住气,一看到机会,就着急调回京城,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所治理的燕国一塌糊涂,还违犯规定,纵容犯罪分子,打击犯罪不力,汉武帝看得清楚,不是当皇帝的料儿。另一个儿子广陵王是个吃货,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昌邑王,后来当了几天皇帝的小昌邑王的父亲,这个老昌邑王估计身体很差,在汉武帝死后一年就去世了。 汉武帝的目光自然落了到了小儿子刘弗陵的身上,刘弗陵年龄虽然小,但天资聪明,底子不错。
反观秦始皇,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没有安排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亡国悲剧。秦始皇晚年醉心于长生不老,不能听谁说“死”,听到了就要杀头,所以也没人敢给他提继承人的问题。在他临死时,虽然写下诏书,命公子扶苏尽快回到京城咸阳,却并没有明确由扶苏继承皇位。试想即使赵高、李斯等人不篡改诏书,也必然展开一场激烈的兵皇位争夺战,内乱已经是难免的。
汉武帝和秦始皇不一样,当时的汉武帝所执政的期间,他的朝廷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因为汉武帝安排的好啊,自己身前身后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的,而且汉武帝对百姓还是很好的,这是秦始皇没法比的。
汉武帝的后事是安排的妥妥的,而且下面有一大批能臣武将。但是秦始皇不一样,就赵高李斯两人就够他折腾的了。
因为秦始皇在汉武帝斜面,所以秦始皇的诸多教训汉武帝都学到了,至此不会犯台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