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根本不必去什么补习班。我做为一个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可以负责地告诉广大家长:绝大多数的补课都是没有必要的。有一个术语叫“过度医疗”,两片药就能治好的病,非给你打5个吊针不可!我们也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补课是“过度教育”,在学校里一节课就解决的问题,非要在补课班再学俩小时。有人也许会说,老师讲的学生没听明白呀,不补课怎么行?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会事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列出来,对于重点和难点都要在一堂课上反复强调,同时还要反复练习。老师在讲这些重点难点的时候,总会是由浅入深,争取让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学生都听明白。这是对教师授课的最基要求。可以这样说,不讲重点难点,就没法讲课(因此,说老师上课不讲重点,要么是误解,要么是污蔑)。但一个知识点,听明白和会运用是两回事。教育教学上经常的现象是:老师一讲我就懂,但一做题就不会。就是学生学到知识却不会运用。补课补的是什么?是知识。而学生欠缺的是什么?是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运用知识,通过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补课是代替不了的。必须靠学生自己练习,也就是学生必须自主学习。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补习班,也不是所有人都不需要补习班。人和人,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环境,都会造就彼此之间的差异,而在教育问题上,这种差异也是同样存在的,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会不同,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会不同。而家长又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什么都能搞得定,但是当他们发现孩子有哪方面的欠缺,或者是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不一样的天赋,多数家长都是没有能力通过自己去帮助孩子的。这还是指的一般情况,如果是有择校体制的地方,那么如果家长渴望孩子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那么就极有可能给孩子报这个报那个,其实也未必说孩子一定就有这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家长也是希望尽全力做一下尝试吧。那么这么多种类繁多的补习机构,或者是兴趣班,自然就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了。
最近几年农村学校周边花样繁多的补习班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补作文的,补英语的,补数学的。还有专门辅导学生写作业的等等。这些办补习班的人只是想赚点钱,真正懂教育的可以说几乎没有。家长让孩子进补习班,很多也是很盲目的,他们也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和补习班的情况。太多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学生进补习班完全没有必要。补习班的老师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退休老教师。二是村里没出去打工在家照顾自己孩子的,也有点文化的。退休老教师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和学生家长差不多,不再被小孩子所喜欢。那些不是专业教师的人,没有学习过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更是不行。所以把孩子送进补习班也不会有多大长进。
众所周知的就是三点半现象。真的是开玩笑,拍脑袋想出来的。除此之外,正常课时也被压缩。我们小时候,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每节课45分钟时间。现在说不符合孩子的注意发展规律,每节课压缩到了35分钟,老师上课讲授和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一下子少了那么多。课堂练习少了,课后作业再不让布置,严重违背知识技能体系的正常学习规律。有头脑的家长忧虑啊!怎么办,家里布置呗!课外补呗!外面所谓的培优班,就是由此催生的。结果是孩子作业反而加倍。此外,有天分的孩子,家长觉得学校这点东西吃不饱,就出现了精英版,难度,题量都大大拔高,更苦!
现在的教育真的是从小孩抓起了,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从小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竞争了。总担心自己的小孩比不上别人家的,总担心自己的小孩考不上好的学校,总担心自己的小孩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总担心自己的小孩将来比不过别人。所以从小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比别人家的更优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这就形成了补习市场的一个原始供需关系,促进了补习市场的形成。而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教育形势问题,教育不单只发展到普及化更是发展到低龄化,从三四岁幼儿园托育园,到小初高,到大学,甚至到各行各业,都形成了教育补习班培训班提升班,从补习市场里面看,最主要的群体应该是小初高,幼儿园便开始认字识字,小学便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就有数理化政史地生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口都涌向城市,都想着把孩子往城里条件好的学校送。农村的孩子本来教育条件就比不上城市,到了城里,课程容易跟不上,有时候就不得以报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