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呢?

2025-04-27 17:46: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秦始皇在的时候,李斯一路开挂,绝对是个人生赢家。秦始皇走了后,李斯悲哀的生活开始了,先是被人胁迫,后来被人排挤,最后被人腰斩,李斯的晚期,完全应了一句话:“活得不如狗”。

在李斯被腰斩前,面对这么一个功勋人物,满朝文武没人求情,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李斯的人品真的如此差劲?

没人求情,是因为秦始皇的时代,李斯让很多人早就不爽了

李斯曾经做过小吏,是个妥妥的公务员,不过不是秦国的,而是楚国的。当时的文人们,爱国主义精神并不强。不甘心当个小小公务员的李斯,有一天决定去和一位“大牛”学王之术,这个大牛叫荀子。

李斯对“市面上的几个国家”做了系统而深度的分析,然后决定去秦国,一是秦国欣赏法家人物,商鞅就是例子;二是秦国重视外来人才;三是秦国素有大志(统一)。

无疑,李斯的路走对了。先投吕不韦门下,后被举荐到了秦始皇那里。当时的嬴政虽然年轻,但思想很活跃,很有抱负。

中间阶段,秦始皇也曾经有了驱逐各国人才的举动,李斯冒着危险,陈述驱逐人才的劣势,大谈留住各国人才的优势。

《史记》写道: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看出来了吗?敢于直谏,李斯获得了秦始皇更多的欣赏,也成了所有外国人才在京城的主心骨。

李斯的位置越来越高,成为了秦始皇手下第一位重臣,真正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斯的上位,引起了众多人的嫉妒,嫉妒的人,既有秦国的本土派官员,也有各国来的人才。但李斯招人恨,主要是因为李斯给秦始皇出的“统一六国”的策略,什么远交近攻,什么灭韩灭赵等。韩非子就因为反对“秦国先攻打韩国”而下了狱,最后送了命。

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撺掇一国领导,攻打你的祖国,你该作何处理?你会对这位感恩戴德,还是仇深似海?想必会是后者。

所以说,李斯在秦始皇时代后期,支持者就已经少了很多。本土派看不惯他的得志,国外派恨他建议攻打自己的祖国。

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的助纣为虐,很招人恨

(赵高)

秦始皇死的时候,身边只有赵高、胡亥和李斯。为了让胡亥上位,赵高逼迫李斯篡改遗诏,并且让其矫诏赐死扶苏、蒙恬。

李斯本来是不愿意的,但在赵高的吓唬、逼迫下,做了亏心事。可惜,扶苏见到了“矫诏”,自杀了,蒙恬也吞药了,而在朝廷的蒙毅,在赵高和李斯的配合下,也被整死了。

朝廷官员并不都是傻子,很快就猜到了李斯伙同赵高等人做了什么坏事。也是的,本来关系一般的两个人,突然之间关系好了,这说明两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回答2:

因为他们都很讨厌李斯,认为他落得如此下场是自己咎由自取的,因此没人替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