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姓名与大部分欧美人的姓名一样是以名.姓为序排列的,名在前,姓在后。这与我们中国人的先姓后名的排列习惯正好相反。德国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姓名习惯,是因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只有名而无姓。德国人的名早在8世纪古日尔曼时期就已出现了,而姓则是在12世纪以后才逐渐被普遍使用的。为此,“名”在德语中被称为“前面的名”(Vorname),“姓”为“增添上去的名”(Zuname)。 古代德国人只有名而没姓,姓最早只在特权阶层中使用,他们用姓来表示其显赫的家族,而下层百姓是没有姓的。12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单一的人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达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这种状况不仅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了麻烦,也给国家的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历史背景下,姓应运而生。一般百姓在选择自己的姓时,往往以自己的职业、外貌特征、感情爱好、季节风景以及喜爱的动物等为选择的对象。如Schmieder(铁匠)、Klein(矮个子)、Berg(山)、Sommer(夏天)、Adler(鹰)等等。到19世纪时法律规定人人必须要有姓有名。不过综观德国人的姓氏特征,不难发现普通百姓的姓与贵族出身者的姓还是有区别的。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或译“封”)(Von),这是其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如18世纪德国大诗人歌德,即为贵族出身,其全名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在德国有些姓是非常普遍的,如米勒、施密特,姓这两个姓的人就有上百万之多。其次,如迈尔、施耐德、霍夫曼、菲舍尔和韦贝尔等,姓这些姓的人也相当多。 在德国,习惯上结婚之后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妇双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后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莱尔小姐同保罗.韦贝尔先生结婚,女方从此便随夫姓,被称为英格.韦贝尔。不过德国的法律规定夫妇双方可自行决定姓从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选用对方姓的同时,也可把自己的姓置于双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对夫妻,妻子可改为英格.施莱尔-韦贝尔,或丈夫改为保罗.韦贝尔-施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