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新加坡直线距离约2公里的一个小岛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机械集群正日夜轰鸣,那情景仿佛回到30年前的香港和深圳。彼时,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当时的香港作为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以不及大陆千分之六的人口与约万分之一大陆面积的弹丸之地,创造了相当于大陆近20%的GDP。而与香港仅一条深圳湾之隔的深圳市,每年创造的GDP却够不上全国的一个零头。
2015年,仲量联行发布的城市发展动力指数全球20强中,深圳排名第四,这一年,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越香港。这就是“中国速度”。
如今,让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正在新加坡旁的小岛上被复制,一座名为“森林城市”的巨无霸项目正在建设中,开发者是中国千亿房企——碧桂园。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造城梦
据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回忆,这个关于“城市试验”的构想酝酿已久。听上去再美好不过了,那里的生活非常安全、没有车辆在地面穿行,建筑外墙都长满植物,到处都是公园,大家在那里可以晒太阳、跑步、游泳。
曾经造城的成功经验令他底气十足,“迪拜人在沙漠能够建造一座城市,我们在海上也能造一座城。”城的选址不算远,就在马来西亚最南端的依斯干达特区,一个距离新加坡直线距离仅有2公里的地方。和当年的深圳一样,这个地方也很年轻,截至2016年才成立10周年。
这个城本身就自带光环——这是世界唯一地面无车的立体交通之城。在城市人居层看不到一辆燃油汽车,只有轨道交通、环岛绿道等。
不光如此,这里还拥有世界上最大垂直绿化及屋顶花园系统,整座城市立体分层,车辆在底层穿行,地面都是公园,建筑外墙长满垂直分布的植物,就像生活在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可以称得上是全新高科技落地的秀场,智慧城市的光芒在这里闪烁着。从城市运营、社区管理和家居办公三个维度上考量,森林城市亦是智慧高新示范基地。
“森林城市也将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城市,这是我梦想中的城市典范。”出现在公开场合中,杨国强对森林城市的赞美溢于言表。
在未来20年里,这里计划总投资约1000亿美元。有形容这是一个巨无霸项目:占地近20平方公里,2/3个澳门之大,足以容纳数十人万人口。
新加坡旁的深圳缩影
不过,杨国强选择新加坡旁边这个20平方公里的小岛造城,并非一时兴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新加坡旁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上,他看到了下一个崛起的深圳。
案例摆在眼前。1980年,以一条深圳河为界,深圳紧挨香港而立。36年间,深圳已经从一个海边渔农之地发展为千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我也是从www.contactmalaysia.com.cn/mlxyfc其他地方看到的,希望给你点建议吧。新加坡给依斯干达特区带来的溢出效应,正如香港之于深圳一样。这点,马来西亚柔佛州当地拿督Othman在接受采访时也并不避讳地肯定过。
“我们把中国的深圳立为借鉴,众所皆知,深圳这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蔚然壮观。其中一个原因是深圳的地理位置显要,靠近身为东北亚商业及金融中心的香港,从后者之经济溢出效应中寻找到了定位。”距离上的优势无可比拟。
新加坡的经济力量更是不容忽视。2016年,它已经赶超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不过,尽管新加坡经济发达,狭小的国土面积注定需要更多的扩展空间。而与之毗邻的依斯干达特区恰好成为首选。
事实上,“一日双城”正在成为新马跨境生活的写照。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40万人次在新马关口来回,当中约有15万马来西亚人每天通勤到新加坡工作。一到周末,马来西亚则成为新加坡人购物消费的黄金胜地,这源自于当地消费物美价廉。
截至目前,依斯干达特区已经吸引了超过400亿美元的投资,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规划。微软、华为、乐高、淡马锡等世界500强以及华为、阿里巴巴、碧桂园等中国名企纷纷进驻于此。教育城、乐高乐园、pinewoods影城等重磅配套也逐一落成。
而碧桂园在此地的梦想,不仅仅只是卖房子,更是运营城市。产城融合是森林城市的发展路径。全球著名设计事务所 SASAKI 操刀这个项目的总体规划,全球最著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为森林城市研究产业定位,制定宏观商业战略。
它由四座岛屿组成,四岛皆有不同的拉动因素与功能,瞄准的是旅游会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外企驻地、近岸金融、电商基地、新兴科技、绿色与智慧产业共8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