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san T1 宣称自己的最接近完美对称的手机,其左右对称的音量和亮度调节按钮,上部对称的耳机孔和音量电源键都是支撑论点。可以想象为了这样的设计,其结构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花了多少心血。只是实际使用结果是,放在上面的电源键很难够到,侧面的音量和亮度键经常误按。
看起来不错的工业设计,糟糕的手感,为工业设计牺牲的抗摔性,为对称牺牲的易用性,这就是我对 T1 外观的评价。
硬件和机能与今年上市的国产旗舰手机的旗舰手机配置类似,高通骁龙801(8274AC)的处理器,加持 2G 的 DDR3 内存,足够日常的使用,也保证了各种系统动画的流畅速度。
相对不同的是,由于 8274AC 的芯片平台不支持 4G,在 4G 手机百花齐放的当时,T1 只是一款 3G 手机。T1 上市几个月后的今天,才迟迟推出搭载 8974AC 平台的 4G 版本,而且为了价格差异化,4G 版本售价需要 3500 元。虽然在发布会上罗永浩当时的说辞是人们对 4G 的需求太少,没有必要这么快推出 4G 手机。我倒认为这是锤子科技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公司的无奈。不论是资源的获取及时性,还是价格,以及 4G 芯片所需要天线和射频的调校需要比已经成熟的 3G 平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都导致 4G 版本没有这么快可以上市。
4.95 英寸,1080p 分辨率的屏幕,相比 OPPO、vivo 等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尺寸(大多都在 5.5 英寸以上)来说,还是要小一点。即使这样,罗永浩也认为这样的尺寸太大了,不符合其个人喜好。造成这样的结果,同样的原因也是由于是锤子一个初创企业,选择这块屏幕是从资源获取和市场风险里最优的结果。
Smartisan OS搭载在 T1 上的系统,是去年就发布了的 Smartisan OS。经过一年的进化,在整体感觉上与去年刚发布时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流畅性稳定性却有了很大提升。我对 Smartisan T1 的评价是:功能克制、细节精致、不失亮点。
功能克制:与大多数其他 Android 手机,甚至是原生 Android 相比,Smartisan OS 的自带程序显得非常少(不包括预装的第三方 Apps)。虽然自带应用不多,相比好像手机功能更少,但是剩下的核心系统 Apps 每个都力求完美。比如广受好评的锤子便签,甚至带动了各种长微博应用字体及排版的改善。除了在自带应用上的精简之外,设置项里也把很多用不到的功能藏得比较深。
细节精致:Smartisan OS 没有跟随风头正起的扁平化设计风潮,而是进行更精致的拟物化的设计。虽然 Android 大版本已经迈进了扁平化的风潮里,但是由于国内手机里不内置 Google 的应用,在深层次的 UI 定制之后,平时使用的视觉感受倒也不觉得分裂。另外为了弥补很多第三方应用图标的粗犷(其中很多图标直接来自其 iPhone 版本),以及风格上的不搭,锤子科技对大量第三方应用图标进行了重绘。最终效果是不论是使用图标放大版的 9 宫格界面,还是效率优先版的 16 宫格界面,看着满屏精致的图标,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反流行的设计,我认为是 Smartisan OS 的一大加分项。回到设计的本质,不应该为了流行而设计,而应该为了良好的使用感受来设计,是否扁平化,并没有那么重要。
Smartisan T1确实是一部好手机,只不过因为该公司CEO嘴太臭了得罪了太多人在网上被黑的死去活来的。加上对手机的做工工艺要求过于严苛,在量产初期遇到了良品率低下的问题,导致迟迟发不了货,所以真正见到Smartisan T1的人很少。况且电子产品的热度就那么几个月,过了这个时期,自然问津的人会越来越少。综合考虑诸多的因素导致了这部手机的名声很差。
下面来说说手机,在外观工艺上,这部手机外包给专业设计公司(前苹果设计师)承担,所以外观设计不必太过忧虑,并且过得多项国际大奖,更能说明这一点。
配置上还手机不强调配置,可是无论从哪个方面考量,这部手机的配置近乎是在当时的顶配。通过富士通调和的相机,在成像效果上也是一流的。德州芯片加强人工听音调和使得这部手机虽然不采用hifi芯片却可以体现出hifi音乐的效果……所以在配置上也可以不必担心。
但是,这部手机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系统。安卓深度改造的Smartisan OS流畅度极高,并且将主要的应用图标重新绘制,让手机有了更和谐统一的美感。独特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效率前所未有的高。加上各种小细节小动画一定会让人爱不释手。
我用了将近4个月的Smartisan T1,还能耐心写下这么多文字,真的是希望一个这么好的品牌不要再被黑,也希望你能到一些合作的店铺亲自体验一下这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