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特征有哪些,急急急

2025-04-25 09:31: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特征
1)集权性
2)附属性
3)慎刑性
2、发展历史
在《周礼》中就已经记载了“三刺”制度。它是指当司法官遇到了重大疑难案件时 ,就需要听取“一曰群臣、二曰群吏、三曰万民”的意见 , 然后才能定案。这应该是会审制度的一个雏形了。它从程序上保证了审判的公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各朝代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如汉朝有“杂治” ,即遇到重大案件时 ,御史中丞、廷尉等可组成特别法庭 , 联合进行审判 , 还有“录囚”制度。
唐朝有“三司推事” ,即由人理卿、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对中央和地方发生的重大案件 ,组成临时最高法庭 ,加以审理。
到明朝时 ,发展成为“三法司会审”。明清两朝 ,会审制度已日趋完善 ,并达到了鼎盛 ,会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明朝除了“三法司会审”外 , 还有“九卿圆审”、“大审”、“朝审”、“热审”。
清沿明制 ,还创制了“秋审”这种新的会审制度。
总体上来说 ,中国古代的会审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她始于周的“三刺”制度 ,成于唐 ,完善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