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密印寺的历史渊源

2025-05-05 21:54:3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 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唐宪宗元和二年( 807),高僧灵佑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 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 灵佑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门门联曰:“ 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 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 声震山野。 密印寺传承法系是沩仰宗的吉祥地, 其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 密印寺开山祖师为唐朝灵佑禅师和百太禅师。 历代著名方丈先后有宋空印法师、明彻当法师、清慧山大师、 民国僧宝法师等;历史上最有名的兴寺大德有唐丞相裴休, 裴休之妻陈夫人、宋著名大思想家张栻等。 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 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 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 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 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著名的建筑,高九丈,重檐歇山顶, 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墙砖高尺余, 每砖模制贴金佛像,共12182尊,镶嵌于四壁,佛像神态肃穆, 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实为我国寺院之奇观。 密印寺内外不乏含有故事传说的景物。寺内有一块高五丈、 围二丈的黑色石,上有二孔,相传为裴休之妻陈夫人斋僧处, 一孔出油,一孔出盐,称为油盐石。寺外还有回心桥、来木井、 养生池、仙人献宝、龙王井、芦花水、镜子岩、狮子岩、万人床、 白果含枟等“沩山十景”。 寺周山环水绕,灵秀所钟,景致不凡。

回答2: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禅宗有“一花五叶”之说,沩仰宗为五叶之首。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后公元847年,由时任潭州观察使、后任唐朝宰相的裴休奏请朝廷,唐宣宗李忱御笔亲书“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来源于佛教中的“密传心印”一语。密印寺开山祖师为唐朝灵佑禅师,灵祐禅师承继于禅宗门下南岳怀让一脉,其弟子慧寂禅师前往江西仰山传法,后人合称沩仰宗。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极盛时有僧众3000余人,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历代著名方丈先后有宋空印法师、明彻当法师、清慧山大师、民国太虚大师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前任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均为沩仰宗嫡系传人;历史上最有名的兴寺大德有唐丞相裴休,裴休之妻陈夫人、宋著名大思想家张栻、抗金名将张浚等。

回答3: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禅宗有“一花五叶”之说,沩仰宗为五叶之首。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后公元847年,由时任潭州观察使、后任唐朝宰相的裴休奏请朝廷,唐宣宗李忱御笔亲书“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来源于佛教中的“密传心印”一语。密印寺开山祖师为唐朝灵佑禅师,灵祐禅师承继于禅宗门下南岳怀让一脉,其弟子慧寂禅师前往江西仰山传法,后人合称沩仰宗。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极盛时有僧众3000余人,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历代著名方丈先后有宋空印法师、明彻当法师、清慧山大师、民国太虚大师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前任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均为沩仰宗嫡系传人;历史上最有名的兴寺大德有唐丞相裴休,裴休之妻陈夫人、宋著名大思想家张栻、抗金名将张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