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啼,什么意思

2024-11-28 17:46: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是柳絮的意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情绪寄给明月,随着风的离去直到夜郎西。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李白在这首诗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回答2: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回答3:

子规啼是指杜鹃鸟的啼叫。在古代诗词中,子规啼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就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诗句,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

回答4:

在古典诗词中,自然景物常被赋予深厚的情感与象征意义,成为诗人寄托情思的载体。“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中“子规”一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它常被用作悲切、哀怨的象征。杜鹃鸟的啼声凄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与思念,特别是在春季杨花落尽之时,其啼声更添几分凄凉之感。在李白这首诗中,“杨花落尽”描绘了一幅春日将尽、落英缤纷的画面,而“子规啼”则以其哀怨的啼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忧伤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离别与思念之情。

此外,杜鹃鸟在民间传说中也有许多故事,如“望帝春心托杜鹃”,讲述了古代蜀国君王杜宇(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日夜悲鸣,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传说更加深了杜鹃鸟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哀愁与思念象征的地位。因此,“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鸟类,更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承载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