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流程:
(1) 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2) 对有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警务人员等)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能力,并持正确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3) 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4) 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医疗实验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规章,废弃物的消毒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等。
出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扩展资料:
相关法规: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108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切实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承担艾滋病病人诊疗工作的机构,必须认真贯彻和组织医务人员、其他职工学习本《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和其他职工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制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库,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时间和可及的距离内提供使用。
参考资料:职业暴露-百度百科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流程: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 → 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 → 报告医院感染科 → 采样、评估、登记 → 预防性用药 → 报告给疾控中心 → 随访、登记、监测。
拓展资料
1、感染的危险性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HIV的机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1/1143)。2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
2、增加感染原因
接触血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刺入静脉或动脉内;病人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如于事故后60天内死于艾滋病)。
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流程:
(1)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2)对有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警务人员等)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能力,并持正确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3)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4)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医疗实验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规章,废弃物的消毒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等。
出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iknow-pic.cdn.bcebos.com/80cb39dbb6fd5266c21ab417a618972bd40736f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0cb39dbb6fd5266c21ab417a618972bd40736f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0cb39dbb6fd5266c21ab417a618972bd40736fb"/>
扩展资料:
相关法规: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108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切实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承担艾滋病病人诊疗工作的机构,必须认真贯彻和组织医务人员、其他职工学习本《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和其他职工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制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库,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时间和可及的距离内提供使用。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8%81%8C%E4%B8%9A%E6%9A%B4%E9%9C%B2#2"target="_blank"title="职业暴露-百度百科">职业暴露-百度百科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应急预案流程
被针头或锐器刺伤 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皂液、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向科室负责人及院感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病人情况,暴露者检查相应的抗原及抗体 HIV、HBV、 HCV、梅毒 病人HIV(+) 病人HBV(+) 病人HCV(+) 病人梅毒(+) 医务人员抽血检查HIV立即咨询区CDC专家,是否服用预防药物 暴露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 医务人员HbsAg(+) 或HBs (+) 医务人员HbsAg (-) HBs(-)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HbsAg(-) 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 体 医务人员HbsAg(-) 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CV(+) 医务人员HCV (-)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不需要注射疫苗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补一剂疫苗 24小时内注射 HBIG 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继续追踪肝功能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定期追踪肝功、HCV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 如发现阳性及时治疗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 → 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 → 报告医院感染科 → 采样、评估、登记 → 预防性用药 → 报告给疾控中心 → 随访、登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