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著书是谁提出来的?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025-04-28 08:06: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发愤著书说”出自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谓“愤”是指作家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伸展,怨愤郁结,借著书立说发挥疏通,这样才能恢复心理平衡.“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且益坚的意志,同时它又强调了创作者在逆境中奋起而不消沉的品格,以及极富于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大概有以下两层意思:
首先“著书泄愤”是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任安书》载: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国,《说难》《孤愤》.司马迁通过从古至今的例子论证了“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论著书策以述其愤,思垂空文以自现”的观点,他更是提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具有总结性的观点
“发愤著书”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司马迁认为“发愤著书”的目的是言道,要言圣贤之道,这与我国古代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将“道”置于首位,“文”置于末位,已隐约点明了“文”与“道”不可分割的关系.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并非凭空出现,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也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