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期岩浆演化序列
四堡期至喜马拉雅期都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尽管各期活动强度不同,但都是既有喷发又有侵入活动。而深成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以燕山期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都是以侵入活动为主。
四堡期仅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以喷出为主,侵入活动微弱,仅有一些小规模的超基性和基性岩浆喷溢和侵入。
雪峰期也仅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喷溢和侵入活动都强,岩浆演化由基性至中酸性。
加里东期虽以深成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为主,但也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
海西期仅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由中基性至中酸性岩浆喷发至侵入演化。
印支期也仅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喷出活动微弱,侵入活动较强,岩浆演化由基性—中酸性—酸性。
燕山期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和深成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
喜马拉雅期只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微弱活动。
(二)岩浆演化序列时、空演化特征
南岭岩浆演化,至少可分为两个周期:一是四堡期至海西期,岩浆活动由弱至强再至弱,岩浆序列演化为喷出至浅成序列→喷出至浅成+深成至浅成序列→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组分由超基性→中酸性→中性演化;另一是印支期至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由弱至最强再至弱,岩浆演化序列为喷出至浅成序列→喷出至浅成和深成至浅成序列→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组分由中基性→酸性→基性演化。
在空间上从老至新,岩浆活动随海岸线由西向东迁移。四堡期和雪峰期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南岭西部和北西部的雪峰北东向隆起带和九岭—怀玉山东西向隆褶带;加里东期则向东扩展;印支晚期南岭地壳上升,至燕山期全为陆地,海岸线迁移至东部边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别强烈,火山岩和侵入岩几乎占据南岭东部沿海地带。但南岭西部岩浆活动比东部弱得多,尤其是火山活动更为微弱,以至未发现晚侏罗世火山岩,主要是花岗岩侵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