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订正、改正和更正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不要查百度,粘贴复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否则不采纳
2025-04-29 11:53: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表达意思不同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订正: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3、改正:改正错误,改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攀比风”,纠正错误。

4、更正:更正是报刊上刊登的新闻或其它文稿出现政策、事实、思想观点等方面的错误后,在报刊上公开予以订正的形式。

二、出处不同

1、纠正:出自隋唐政治家、思想家魏徵的《隋书·孝义传·李德饶》,“转监察御史,纠正不避贵戚。”

翻译:转告监察御史,纠举的时候不要避开权贵、帝王本姓的亲族。

2、订正:出自南朝梁沈约撰的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宋书·礼志一》,“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翻译:或者是《左氏》、《公羊》上面没有记载的,也足以校订、改正。

3、改正:出自宋朝文学家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 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翻译:纠正错误尽量完善,然后才能给别人看。

4、更正: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奏其有不当,则驳下更正之。”

翻译: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他的不正当的地方,则驳回然后责令改正其言行不当的地方。


扩展资料:

“更正”的近义词:矫正

1、读音:jiǎo zhèng

2、表达意思:指改正;纠正。“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3、出处:出自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李寻传》,“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翻译:让陛下侍奉天之正统时,想要去纠正其中的错误之处。

回答2:

一、表达意思不同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订正:指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3、改正:改正错误,改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攀比风”,纠正错误。

4、更正:更正是报刊上刊登的新闻或其它文稿出现政策、事实、思想观点等方面的错误后,在报刊上公开予以订正的形式。

二、出处不同

1、纠正:出自隋唐政治家、思想家魏徵的《隋书·孝义传·李德饶》,“转监察御史,纠正不避贵戚。”

翻译:转告监察御史,纠举的时候不要避开权贵、帝王本姓的亲族。

2、订正:出自南朝梁沈约撰的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宋书·礼志一》,“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翻译:或者是《左氏》、《公羊》上面没有记载的,也足以校订、改正。

3、改正:出自宋朝文学家何_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翻译:纠正错误尽量完善,然后才能给别人看。

4、更正: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奏其有不当,则驳下更正之。”

翻译: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他的不正当的地方,则驳回然后责令改正其言行不当的地方。


扩展资料:

“更正”的近义词:矫正

1、读音:jiǎozhèng

2、表达意思:指改正;纠正。“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3、出处:出自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李寻传》,“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翻译:让陛下侍奉天之正统时,想要去纠正其中的错误之处。

回答3:

纠正指:指改正错误、不公正或对标准的偏离
订正指:校正,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错误
改正:将把错误的东西改为正确的
更正:改正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谈话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
所以纠正用于小的偏差上的改正,而订正多用于文字或计算中的错误的改正,更正则是在已发表的文章的内容的改正,而改正则是从错到对的的情况下使用,虽然都是近义词,但在使用过程中有细微的不同

回答4:

纠正:是指发现了别人的错误而提了出来。
订正:是指答案之类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找出错误。
改正:是指已经发现错误并把它改为正确的了。
更正:是对已经出现的错误发表一下声明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