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比例尺大于等于1:万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2025-04-29 18:06: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资料要求

在本章第三节“一”的工作基础上,编制比例尺大于等于1:25万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编制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是在已完成的1:25万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由于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以下简称“底图”)必须是大比例尺编图,1:25万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所依据的实际资料显然不能满足对“底图”的编制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收集补充1:5万区调资料,包括区调成果报告和区调原始资料(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本、剖面、测试分析成果等)。对“底图”实际资料收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主要是系统收集编图区编图目的层的岩层露头平面分布、岩层产状、所有剖面实测和钻孔编录资料(主要是详细分层的岩性岩相描述、生物化石、同位素测年等);生物化石主要收集标准化石(指示年代)和指相化石(指示沉积环境);特殊标志层(指示成矿环境或沉积环境);矿床点和矿(化)点;沉积地化测试数据(指示古水深、古水温、古盐度、氧化还原等);断裂(含同沉积断裂);物化遥解译的断裂构造(含隐伏断裂)和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剖面和钻孔资料除从区调填图资料中收集外,还应查阅重要文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清理成果、专题科研和专项调查出版的专著和科研论文、研究生论文等)。

2)若收集到的剖面和钻孔资料数量还不能满足编图精度,应进一步查阅1:5万、1:20万和1:25万区调填图中有关信手剖面、主干路线记录(从主干路线的分段路线记录中恢复出信手柱状剖面)。

3)收集前人有关各种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编图和沉积相、构造古地理研究成果,对本次编图将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二)编图边界与目的层位

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的目的层位及其编图边界,分如下情况:

1)与沉积或层控矿床相关的目的层位及其预测工作区边界相一致。具体的目的层位及其编图边界由矿产预测组提供。

2)编图边界与沉积盆地的分布范围一致,目的层与沉积或层控矿床相关的目的层位一致。

3)在上述第2种情况下,需确定沉积盆地的分布范围,即盆地边界。要区分3种边界:沉积边界、侵蚀边界和控盆断裂边界。

(三)编图内容

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的表达内容详见本要求第三章第一节“五”之“(二)”。

(四)编图步骤

按如下16个步骤进行:

1)选择编图区和编图时段。

2)编图所涉及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对比。

3)确定沉积岩建造类型、沉积相(亚相、微相)、古构造和构造古地理单元等划分方案及其编图图例。

4)收集地层剖面,钻孔、矿(化)点、化石点、测年数据等资料;将剖面点、钻孔点及其编号、沉积厚度以及矿(化)点、化石点、测年等数据逐个转绘到图上。

5)编绘地层-岩相综合柱状图,编图格式见图3-1。

6)编绘地层剖面划分对比图(沉积相和沉积岩建造横断面图)。

7)编绘沉积岩建造露头平面分布图。

8)确定沉积区和剥蚀区。

9)沉积厚度等厚线勾绘。

10)确定物源供给方向和古水流方向。

11)确定沉积相(亚相、微相),编绘沉积相(亚相、微相)和沉积岩建造平面分布图。

12)勾绘沉积盆地构造(同沉积断裂、基底断裂等),包括物化遥解译推断资料(各种边界、断裂和隐伏地质体等)。

13)确定古水深、古水温、古盐度、古气候带等。

14)依据对上述所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邻区地质特征,划分编图区构造古地理单元(划分到三级或四级(表3-15))。

15)图例与图面整饰。

16)数据库建设。

(五)图式

主图框(图3-4)内按本要求第三章第一节“五”之“(二)”的内容表达;主图框左侧为编图区的地层-岩相综合柱状图;主图框下方为编图区沉积相横剖面图或沉积相柱状剖面对比图;主图框右侧为各类图例及简要说明。

责任表格式与图3-3中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