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杀母是一项很残忍制度,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太子的生母就要被杀死,这是典型的为了政治抛弃了人伦,和殉葬有得一拼。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汉武帝晚年因为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帝国的接班人剩下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可是此时的刘弗陵才8岁,而他的生母钩弋夫人刚刚风华正茂。
汉初吕后作乱差点夺走了刘家江山,这给本来生性多疑的汉武帝提了一个醒,幼主继位,生母临朝,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吕后?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会把所以发现的隐患给扑灭掉,为了避免钩弋夫人成为下一个吕后,汉武帝下旨,自己死后刘弗陵继位,但是需让钩弋夫人随自己去了。
这就是最早记载的立子杀母,但是真正将其制度化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北魏立子杀母制度
北魏是鲜卑政权,内部部落较多,其中皇族是拓跋部落,另外还有独孤、慕容等部落,他们之间也都有联姻的传统,所以拓跋部落首领的妻族都有着深厚的背景,也多次出现依靠母族的势力上位的情况。
等到拓跋珪建立北魏,他充分认识到强大的母族、妻族部落对王朝传承的影响,所以他一方面通过战争消除了慕容鲜卑的大燕政权,另一方面他逼死了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而且赐死太子母刘皇后,并且立下制度,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生母就必须赐死。一时间,北魏的后宫出现了生子恐惧症。
制度废除
立子杀母的制度在北魏传递了8位皇帝,知道北魏宣武皇帝元恪才废除。因为随着北魏的稳定,太子的母族已经不像立国之初对皇族有那么大影响力,最关键的是太子的生母虽然死了,但是前朝皇帝的皇后还在,如果面对幼帝,还是会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所以这项制度并没有达到当初设计初衷,反而成了惨无人伦的制度。再加上宣武皇帝笃信佛教,讲究慈悲为怀,最后宣布废除此制度。
也许是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废黜制度的最大获利者胡皇后在他驾崩后以胡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祸乱朝纲,天怒人怨,小皇帝密诏军阀尔朱荣进京勤王被胡太后发现,胡太后竟然毒死了小皇帝!尔朱荣以调查小皇帝死因继续向洛阳进发,最后攻进洛阳,杀了胡太后,炮制了河阴惨案,北魏不久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随后被北周、北齐取代。
北魏之后没有朝代再确立如此制度,但是到清末,相传咸丰驾崩前曾经给慈安留下遗诏,如果慈禧有越轨行为,即刻赐死,无论是同治皇帝,还是慈安太后,都不是慈禧的对手,中国封建历史最后几十年的大权就落入慈禧手中。
立子杀母的制度只是某些帝王的一厢情愿,并不是历史的主流。
这个起源于汉武帝,因为儿子年幼,母亲却又年轻,所以会很容易出现太后干涉朝政的局面。
起源于汉武帝,主要是怕夺权,怕外戚干政,是为了维护皇权的传承,皇位的稳固。
因为害怕子幼母壮,母亲专权,会控制朝政,起源于汉武帝临死前把勾弋夫人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