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最鼎盛的朝代
①土地制度的变化: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了变化,即均田制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②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现实。这一变化,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从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宋代的赋税制度、明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杨炎两税法的继承和发展。③选官制度的变化: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中小地主势力的上升。各阶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贵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④军事制度的变革: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公元581年至960年,这38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
公元581年至960年,这38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
首先,社会制度先进。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其次,生产发展水平高。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衣业,在隋唐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锄、铲、镰、犁都有大的改进。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和新的开凿,而更为广泛和完善。
第三,长期统一。自开皇九年(589年),隋重新统一以后,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分裂割据只占短暂的时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最大的国家。
第四,文化繁荣发达。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发展,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佛学水平超过了印度,并使中国取代了印度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第五,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文明先进而富庶强大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隋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在长安有各国使臣、商人,有胡人所开的店铺。汉唐都有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而汉代中外直接交往还只限于中亚、印度,最远的是班超副使甘英到达波斯湾。